導航:首頁 > 英語六級 > 英語四六級方誌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英語四六級方誌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發布時間:2021-02-26 11:15:02

Ⅰ 請有經驗的回答!現在的CET4,CET6(大學英語四六級)!謝謝!

第一個問題:(10年的名單還沒公布)
2009年英語4級電腦機考公布學校名單
1、使用清華大學出版社軟體參加試點的學校名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武漢大學
大連醫科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福州大學
雲南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湖南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湖南師范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吉林大學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暨南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
江南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蘭州大學
東莞理工學院
南京理工大學
桂林醫學院
沈陽建築工程學院
河北師范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湖北工學院
西安郵電學院
湖北經濟學院
西南石油學院
湖南文理學院
燕山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湛江師范學院
黃岡師范學院
浙江工業大學
南華大學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青島建築工程學院
重慶工商大學
遵義師范學院
湖南零陵學院

2、使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軟體參加試點的學校名單
北京大學
湖北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華東政法學院
長安大學
江西師范大學
復旦大學
南京郵電學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黑龍江)
青海民族學院
華東理工大學
山西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山東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上海中醫葯大學
四川大學
紹興文理學院
蘇州大學
天水師范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同濟大學
揚州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上外/高教)
宜春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南開大學(上外/清華)
中國農業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上外/清華)
中山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上外/清華)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
第四軍醫大學(上外/外研)
大連輕工業學院
西南交通大學(上外/外研)
河南財經學院
中南大學(上外/外研)
石油大學(上外/外研)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上外/外研)
西安理工大學(上外/外研)

3.使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軟體參加試點的學校名單
北京林業大學
河北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河北經貿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廣西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華僑大學
上海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淮陰師范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
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
天津大學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景德鎮陶瓷學院
鄭州大學
聊城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
安徽工業大學
南通師范學院
安徽師范大學
寧波大學
北華大學三江學院
大連民族學院
三峽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
山西財經大學
廣西工學院
沈陽葯科大學
廣西師范大學
天津科技大學
貴陽醫學院
西南師范大學
貴州師范大學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外研/上外)

4、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軟體參加試點的學校名單
北京大學(醫學部)
河北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河北理工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華北工學院
大連理工大學
華東交通大學
第一軍醫大學
吉林農業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江西財經大學
東北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東南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上海師范大學
遼寧大學
石河子大學
南昌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
南京大學
浙江財經學院
南京農業大學
浙江萬里學院
南京師范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
西北大學(高教/清華)
延邊大學
重慶大學(高教/清華)
北京聯合大學
北京廣播學院(高教/外研)
長春工程學院
哈爾濱工程大學(高教/外研)(黑龍江)
長春師范學院
廈門大學(高教/外研)
華南理工大學
貴州大學
海南大學

2009年英語四級「機考」基本常識

新四級機考主要有三大不同:

首先是考試形式不同,傳統的四級考試是完全的筆試,而新四級考試則是依靠網路和計算機來進行,對計算機和網路設備等技術上要求較高;

其次是考試時間不同,傳統的四級考試時間為上午9點至11:20分,而新四級機考時間為上午9點至11點,比原來少了20分鍾。據介紹,之所以時間縮短,是因為傳統四級考試是分兩段式進行的,當中有一個收卷、發卷的停頓過程,而新四級機考由於完全在計算機上考試,不要中途停頓;

第三是通過新四級機考的學生除了有四級考試證書以外,還有一張參加機考的證書。

1、增加跟讀環節:

在題型方面,機考的試題大致分為八個部分。在聽力部分後面增加了跟讀的環節,需要考生對著計算機的麥克風重復之前聽到的對話,以此考查考生的口語是否標准。所以在考試前,考生們需要調試計算機的麥克風音量。

2、聽力比重加大:

和傳統筆試重閱讀有很大不同的是,機考更注重聽力,聽力比重佔70%。作文部分也融入了聽力要求,首先要看一段視頻,看懂了視頻以後在作文里簡單描述視頻內容,並闡發自己的觀點。如果沒有聽懂視頻,作文就根本無從下手。

3、經驗分享:

大聲跟讀熟悉鍵盤輸入。在跟讀環節,考生最好大聲跟讀,這樣計算機才能比較好地錄入聲音。機考的聽力語速要快於筆試的聽力,難度更大。而且除了通過電腦做選擇題外,還要根據聽力內容填寫單詞,由於計算機預留給考生答題的時間很短,所以要求考生能夠用鍵盤熟練地輸入英語單詞。此外,所有的題目都已經預設了答題時間,如果在答題時間內沒有答出,電腦將自動進入下一題,考生不能回頭再答卷,這讓習慣自己安排時間的考生有些不適應。也有老師提醒,機考除了閱讀部分外,其他幾個部分都是以第一部分的視頻材料為基礎的。要回答好後面幾部分的問題,考生必須對第一部分的視頻內容有清楚的了解。考生對視頻材料聽懂和了解得越多越深入,後面幾部分的測試結果就越好。反之,考生難獲得高分。

4、四六級機考框架圖

一段來自某個電視節目或實際生活的視頻(五分鍾左右)

考生在觀看1-2遍視頻後回答關於視頻理解的4-5個基本問題

聽力填空:把視頻中的會話按句重播,然後要求考生填出重播句中的關鍵詞

會話測試:把視頻中的會話按句重播,然後要求考生復述,評判使用語音識別技術

閱讀測試:一篇或兩篇短文

語法測試:以視頻和閱讀材料為基礎,回答語法問題

翻譯測試:以視頻和閱讀材料為基礎,完成翻譯

寫作測試:以視頻和閱讀材料為基礎,完成命題作文

CET4題型分為兩大類,與聽力相關的題型分值佔70%,閱讀理解佔30%。

在第一部分聽力的考試中,學生通過音頻和視頻完成考題。

全文:聽第一遍------理解主旨大意-------聽第二遍------獲取重要細節信息;段落或句子:聽寫單詞片語------填寫選擇語法結構------跟讀句子------寫總結或評論。

第二部分的閱讀理解有兩篇仔細閱讀和一篇長篇的快速閱讀。

聽力材料:採用訪談、新聞、報道、講座等,更真實,利用視頻優勢,提高聽力測試的速度。

聽力題材:包括教育、時事、科技、健康、體育、文化、社會、旅遊等。

聽力材料:來源國內為CCTV9,CRI;國外有BBC、VOA、The New York times、Discovery、CNN、National Geographic、NPR、CBS等。

聽力語音:主要有美音和英音;語速為130-150wpm.

2009年06月20日:全國大學英語上半年四六級考試時間
2009年12月19日:全國大學英語下半年四六級考試時間

第二個問題:必須過了四級再過六級,不能同時報

第三個問題:有些學校規定大一學生不能報四級,有些學校沒這規定,具體要看你們學校怎麼規定了

Ⅱ 歷史學專業的擇校指南

歷史學系現有世界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歷史地理學、專門史、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歷史文獻學及考古學8個二級學科。擁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世界史、中國古代史),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1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本系還設有歐洲研究中心、世界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希臘研究中心、東北亞研究所、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現代史料研究中心、中外關系史研究所、孫中山思想國際研究中心、當代企業文化研究所、明清史研究中心、歷史文化資源研究所、中外歷史文化交流中心、人才研究所等研究機構。
中國古代史:實力絕對強大,從先秦到明清,每一個斷代都很強,但最突出的要數魏晉南北朝、隋唐這兩個方向了,不僅有周一良、田余慶、吳宗國這樣的老前輩,還有閻步克、榮新江等一批後起之秀。當然先秦方向在有了朱鳳翰加盟以後,實力也不容小視。
世界史:同樣是學術上的聖殿,其中最具實力的要數世界中世紀史、歐美近現代史。馬克堯、高毅等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良師。當然,願意接收挑戰的同學可以選擇世界現代化進程研究這個方向,這絕對是一個困難與機遇並存的好課題。
中國近現代史:這是北大一個相對的弱項,但也不乏茅海建這樣的名角。而且該專業良好的分配前景加上北大這塊牌子,相信對每個考生來講都是不小的誘惑。 該校的歷史學專業中世界地區、國別史為國家重點學科,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為江蘇省重點學科,該專業科研教學團隊被評為江蘇省學科優秀梯隊。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設有歷史學、考古學兩個本科生專業,以及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古代史、世界史、專門史、國際關系史、邊疆學、考古學 7 個博士點;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國際關系、民族學 7 個碩士點。
該系與 10 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常性的聯系。有多名海外著名教授以及訪問學者先後在此講學交流或攻讀博士、碩士學位。舉辦了中華民國史、中國社會史、當代台灣研究、英國史等國際學術討論會。
現有教授 31 人(博士生導師 27 人),副教授23 人,講師 5 人,其中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 11 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 3 人,江蘇省 333工程 4 人,江蘇省「青藍工程」4 人,南京大學資深教授 2 人。尚有博士畢業待評職稱 5 人,其中 1 人為美國杜客大學博士、1 人為日本京都大學博士、1 人為日本九州大學博士。中青年教師有 90%以上曾到美國或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奧地利、義大利進行長期或短期訪問,僅赴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一年以上者即達 8 人。
就業情況良好,在國家外交部、安全部、新聞機構、高校研究所、部隊等單位,都可看到歷史學系學生的身影,他們工作勤懇、認真踏實,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現任國家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和國家檔案局局長楊東權就是該系的傑出系友。 該校歷史學研究生教育學科齊全,師資力量雄厚。是高校設立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和獲得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之一。博士點 6 個,碩士點 8 個,博士生導師21 名,碩士生導師 21 名。
中國古代史學科擁有何茲全、黎虎、晁福林等著名學者,在先秦史、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宋元史、明清史、中國古代社會文化史、中國古代經濟史、中國民族史等領域具有較大影響。本學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
中國近代史學科擁有龔書鐸、王檜林等著名學者,在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中國近現代社會史、中國近現代經濟史、中國近現代對外關系史等研究領域具有較大的影響。本學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
世界史學科擁有劉家和等著名學者,在古希臘羅馬史、西方史學史、中外古史比較、歐洲中世紀史、西方近現代思想史、近現代國際關系史、美國史、英國史、俄國史等領域具有較大的影響。本學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
專門史學科現有文化史、社會史和中外關系史三個研究領域,在中國近代文化史、社會史理論與方法、華北區域社會史、環境史、中國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史等方面,有學術影響。本學科招收博士與碩士研究生。
歷史文獻學學科在歷史文獻學和古籍整理等研究領域有較大的學術影響。本學科招收博士與碩士研究生。
考古與博物館學學科在我院發展較快。本學科招收博士與碩士研究生。
歷史教育學科招收歷史課程與教學論方向碩士研究生,同時招收教育碩士(歷史專業)研究生,面向具有 3 年級以上教齡的在職中學歷史教育工作者。 四川大學歷史學科具有悠久的學科傳統,可以追溯至清末的尊經書院和四川高等學堂。1902年四川高等學堂開設外國歷史公共科。1910年,四川大學的前身之一存古學堂即設有經學、史學、辭章等科,其中史學科發展成為歷史系,迄今已逾百年。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研究員)30餘名、副教授(副研究員)24餘名,其中博士生導師24人、碩士生導師46人。在長達百年的辦學實踐過程中,形成了平實、穩健、謹嚴、求新的學術傳統,人才眾多,碩果累累,在國內學術界備受矚目。改革開放以來,學院為國家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1000餘人,本科生1682多人。近五年獲得國家和部省級科研項目100餘項,經費總計1176.68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555篇,出版專著227部、其中教材18部。獲得各種獎項100餘項,省部級以上重要科研獎項30餘項、教學獎5項。其中有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提名1篇,獲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1名,教育部全國優秀教師2名,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2名。
擁有研究所、中心:中國藏學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歷史研究所,城市研究所,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人類學研究所,三國文化研究中心,旅遊規劃設計研究所,旅遊經濟管理培訓中心。
本科專業:歷史學專業基地班(只招收基地班學生),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專業基地班,旅遊管理本科專業。
四川大學於1960年設立考古學專業,著名考古學家徐中舒、馮漢驥、童恩正等曾長期執教於此,是我國大陸地區最早設置考古學學科的大學之一,也是中國西南地區唯一具有考古學與博物館學本科、碩士(包括學術碩士與專業碩士)、博士、博士後等全系列專門人才培養體制的綜合性重點大學。
四川大學是全國最早開展中國古代史教學和研究的大學之一,迄今已愈百年。
四川大學是中國最早開始外國史教學和研究的大學之一。陳衡哲、何炳松、楊人鞭、盧建波、譚英華等外國史名家曾在四川大學執教。
坊間一般認為四川大學歷史學執西南地區歷史學專業牛耳。 該校歷史學系始建於1925年,是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之一,在教育部考核中獲得優秀。該系師資力量雄厚,研究專業方向齊全,科研成果卓著,在國內歷史學科中名列前茅。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譚其驤、周予同、蔡尚思、楊寬、耿淡如、田汝康、金沖及等長期在該系任教。現有博士生導師15名,教授20名,副教授26名。設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博士點,7個碩士點。該系為國內有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的單位之一。該系教師出版教材和學術著作180餘部,在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史學理論與中外史學史研究、中外文化史研究、世界古典文明研究等領域頗有學術建樹。
該系始終以教學與科研並重,強調通才教育、素質教育的同時,注重因材施教,加強專業基本訓練,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創造潛能。通過四年學習,學生素質普遍有較大提高,適應能力強,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畢業生就業情況良好,受到用人單位好評。
秦漢史、隋唐史、明清史、中華民國史等斷代史;美國史、日本史等國別史;拉美史、南亞史等地區史;古典文明研究、歐洲社會經濟史、世界文化史、第二次大戰史、20世紀世界史、中國經濟史、歷史文獻學等專門史;還開設史學論文寫作、旅遊文化、專業外語、方誌學等。畢業去向都比較理想,各級科學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出版社和報刊等媒體,圖書館、博物館和檔案館等文化事業單位,以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一部分畢業生可直接攻讀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1919年南開大學創建伊始,即設置有歷史學門。20世紀20年代初期,著名社會活動家和歷史學家梁啟超來南開大學講學,在歷史班授課,著名的《歷史研究法》一書,就是在其授課講義的基礎上編撰而成的。1923年,南開大學正式建立歷史系。1994年,歷史系被國家教委確定為首批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1996年,歷史學科更被國家教委確定為「211」工程首批立項建設的單位。
歷史學院擁有8個二級學科,它們是: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專門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考古與博物館學、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下轄20個專業,9個博士點,20個碩士點,基本上涵蓋了史學領域的各個方面。
歷史學院擁有8個二級學科。全院下轄,歷史學系、世界史學系、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歷史研究所、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古籍與文化研究所、日本史研究中心,美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系、所、中心之下又有若干個教研室、研究室。
南開大學世界史專業涉及相當廣泛的研究領域,尤其在世界古代中世紀史(含:拜占庭學)、美國史、日本史、拉丁美洲史四個研究方向在國內享有盛譽,在國際上也有很大的影響。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美國史近兩屆獲得博士學位的年輕學人中,有四人的博士論文在美國用英文出版,在美國史學界產生很大的影響,就總的來說,在國內的世界史研究機構中,這是僅有的,可以說,南開大學世界史學科幾乎涵蓋了從斷代史到地區國別史的各個方向。
世界古代中世紀史:涉及古希臘羅馬史、拜占庭史、基督教史和阿拉伯伊斯蘭文明史等研究方向。古希臘羅馬史學科在國內的地位舉足輕重,學術帶頭人王敦書先生是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會的理事長,史屆泰斗雷海宗(解放前在清華大學與陳寅恪等大師齊名)的關門弟子,國內羅馬史的權威。遺憾地是王先生已經退休,但仍然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西方史學名著選讀課程,所以我們還能聽到老先生略帶倫敦口音的英語授課。拜占庭學在國內首屈一指,學術帶頭人陳志強先生(希臘亞里士多德大學博士),是國際拜占庭學會中國首席代表,成為中國沖擊這一世界顯學的支柱。另外改方向組建了東歐拜占庭研究中心,匯集了國內相當豐富的有關拜占庭的英文、希臘文等外文研究資料和檢索系統,為有志於從事學術研究的學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哈全安教授主要指導阿拉伯史的研究方向,逐漸轉向中東地區現代化的比較研究,尤其是伊朗、埃及和沙烏地阿拉伯現代化的研究,如果對中東變幻莫測的歷史進程頗感興趣的你,可以選擇哈老師。
美國史:中國美國史學科開拓者之一的楊生茂先生(80年代初參與創建中國美國史研究會,並擔任副理事長)在南開大學執掌教席凡40餘年。美國史專業設在美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現任主任李劍鳴教授,擔任美國史研究會的理事長,是國內公認的美國史權威,主要從事美國早期史、美國種族關系史、美國史學史等的研究。韓鐵教授2002年由國外來到南開大學,曾在國內另一美國史研究重鎮武漢大學任教,後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並定居在加拿大,主要從事美國經濟史和美國法律史的研究。美國史其他的研究方向:美國外交史、中美關系史、美國憲政史、加拿大史等。另外,2005年,美國中心將招生「美國學」的碩士研究生,這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美國學博士、碩士點,開展對當代美國的綜合性研究,成為美國中心學科建設的新的增長點。
日本史:日本史學科設立於1964年,經歷從日本史研究室到日本研究中心,再到日本研究院的巨大變化。日本研究院成為融日本史、日本經濟、日本政治和國際關系研究於一體的綜合性「日本學」研究機構。該研究方向的幾位博士生導師,均是中國日本史研究會的副理事長,綜合實力在國內是第一流的。每年均有相當比例的研究生獲得去日本大學完成學位的機會。有一點需要注意:日本史學科有要求相當高的日語要求,以為公共外語只考日語,2005雖然也招收英語考生,但相對日語考生無論在錄取,還是未來的學習中都處劣勢。
拉丁美洲史:拉美史也誕生於1964年,1994年成立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成為在教育部指導下協調全國拉美史研究的唯一研究機構。洪國起教授擔任拉美史研究會的理事長,中心主任王曉德繳獲搜擔任副理事長。不用說,拉美史的研究實力在全國也是無人能及的(當然,如果說到當代拉美研究,中國社科院拉美研究所的實力也很強大,它主要招收國際關系和世界經濟學科下的考生)。南開的拉美史招收英語考生,不會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的考生不用擔心,從近幾年的情況看,錄取的拉美史考生均是英語考生,而西班牙語的學習則在研究生階段短期密集的強化訓練(大約一年)。拉美史主要的研究領域:拉美政治經濟一體化、美國與拉美關系等方向。 陝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是陝西師范大學歷史學科主要的教學與科研單位。學院位於陝西師范大學長安校區,地處終南山麓,潏水之濱,具有獨特的歷史人文景觀與優良的學術環境。
學院現轄歷史系和文博系,以及周秦漢唐文化研究中心等八個院屬研究機構,此外還設有歷史藝術博物館和資料室。
學院現有歷史學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歷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歷史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和博物館學三個本科專業,歷史學為陝西省名牌專業,已具備相當完善的歷史學高素質人才培養體系。
學院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在不同的領域中先後出現過史念海教授等一批成就斐然享譽學林的專家學者。在職教職員工67人,其中專業教師56人,該院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佔全體專業教師的51.8%,具有研究生(博、碩士合計)學歷者佔91.1%。高級職稱教師佔82.1%。教師曾在外校取得學歷或學位者佔75%,師資隊伍學緣結構多樣。專業教師中,中青年教師佔78.6%,各個年齡段分布合理。
學院具有雄厚的歷史學科教學和科研力量。秉承「自由、自信、自尊、自強」的辦學理念,奉行「厚基礎、強學科、重人文、寓現代於傳統」的育人方針,為學術研究和基礎教育培養出大批優秀人才。有40多部高水平專著出版,一大批論文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等學術期刊,承擔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課題、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部級研究課題,先後獲得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獎、國家「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圖書獎、吳玉章獎、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獎等多項各類學術獎勵。有2門課程被列為陝西省精品課程。歷史學在全國高校各類學科評估中名列前茅。
(八)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始於1938建立的國立師范學院史地系。現設有歷史學專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學院擁有國家歷史學文科基地、國家級重點學科中國近現代史、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湖湘文化研究、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辛亥革命史研究會;具有中國史一級學科博士點、中國近現代史博士後流動站;設有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湖湘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機構。
學院現有中國史一級博士授予權,中國近現代史博士後流動站;設有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湖湘文化研究所、歷史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熊希齡研究所等研究機構;擁有湖南省文科最早的博士授予專業中國近現代史專業,以及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專門史、歷史文獻學、課程與教學論等6個碩士點。本科教育包括歷史學、文化產業管理。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職教師40多人,其中博士生導11人,芙蓉學者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6人。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課題30餘項,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歷史》等重點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獲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獎20餘項。(以上師資數據僅供參考)
人才培養方面,學院每年都有大批學生被免試保送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廈門大學等著名高校攻讀研究生,多人獲全國「史學新秀」獎。
學院有研究生200多人,全日制本科生500多人。學院科研、教學實力雄厚,設施齊全,建有多媒體網路機房,多媒體教室,多功能學術報告廳;設有重點學科資料室、歷史資料室、文化產業管理資料室、古籍資料室、過刊資料室、現刊資料室以及基地學生閱覽室。

Ⅲ 大學英語四六級可以機考嗎

2008年12月實行英語四級機考總名單(共54所)

1、使用清華大學出版社軟體參加試點的學校名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武漢大學
大連醫科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福州大學
雲南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湖南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湖南師范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吉林大學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暨南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
江南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蘭州大學
東莞理工學院
南京理工大學
桂林醫學院
沈陽建築工程學院
河北師范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湖北工學院
西安郵電學院
湖北經濟學院
西南石油學院
湖南文理學院
燕山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湛江師范學院
黃岡師范學院
浙江工業大學
南華大學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青島建築工程學院
重慶工商大學
遵義師范學院
湖南零陵學院

2、使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軟體參加試點的學校名單
北京大學
湖北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華東政法學院
長安大學
江西師范大學
復旦大學
南京郵電學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黑龍江)
青海民族學院
華東理工大學
山西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山東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上海中醫葯大學
四川大學
紹興文理學院
蘇州大學
天水師范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同濟大學
揚州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上外/高教)
宜春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南開大學(上外/清華)
中國農業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上外/清華)
中山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上外/清華)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
第四軍醫大學(上外/外研)
大連輕工業學院
西南交通大學(上外/外研)
河南財經學院
中南大學(上外/外研)
石油大學(上外/外研)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上外/外研)
西安理工大學(上外/外研)

3.使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軟體參加試點的學校名單
北京林業大學
河北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河北經貿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廣西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華僑大學
上海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淮陰師范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
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
天津大學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景德鎮陶瓷學院
鄭州大學
聊城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
安徽工業大學
南通師范學院
安徽師范大學
寧波大學
北華大學三江學院
大連民族學院
三峽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
山西財經大學
廣西工學院
沈陽葯科大學
廣西師范大學
天津科技大學
貴陽醫學院
西南師范大學
貴州師范大學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外研/上外)

4、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軟體參加試點的學校名單
北京大學(醫學部)
河北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河北理工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華北工學院
大連理工大學
華東交通大學
第一軍醫大學
吉林農業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江西財經大學
東北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東南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上海師范大學
遼寧大學
石河子大學
南昌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
南京大學
浙江財經學院
南京農業大學
浙江萬里學院
南京師范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
西北大學(高教/清華)
延邊大學
重慶大學(高教/清華)
北京聯合大學
北京廣播學院(高教/外研)
長春工程學院
哈爾濱工程大學(高教/外研)(黑龍江)
長春師范學院
廈門大學(高教/外研)
華南理工大學
貴州大學
海南大學

Ⅳ 中國古代史官制度沿革,急!

在中國史學發展史上,史書編纂一般有兩條途徑,一為官修,一為私撰。而官修史書則主要通過設館修史來完成。由此,史館就成了中國史學的一個重要特徵。對史館的研究也就成了史學史、制度史研究的課題之一。
中國古代獨立的史館形成於唐代,對史館的評論,早在唐代就已經開始,劉知幾在《史通》一書中就對史館制度的得失利弊進行分析,尤其嚴厲批評了唐代史館修史的弊端,諸如設館修史多秉承監修意志,扼殺一家之言,丟掉了實錄直書的傳統,史官責任不專,效率低下等等,凡此種種,觸及了史館修史之專制主義的本質,顯示了一個史學批評家的尖銳鋒芒。(劉知幾著、浦起龍釋《史通通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清初設館編纂《明史》,館臣萬斯同、潘耒、朱彝尊、施閏章、李因篤等人也對史館修史的弊端提出批評,認為史館修史,書成眾手,史才難覓,職任不清,所修史書,文蕪體散,並提出矯正弊端的方法,諸如嚴於選才,因人善任;統一義例,職任分明等。這顯然受到劉知幾的影響。(王記錄《論〈明史〉編修二題》,《史學史研究》2003年第2期)進入20世紀,關於史館修史制度的研究日益加強,取得了很大成就。
百餘年來的中國古代史館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時期,一個是20世紀40年代,當時學者及政府官員屢次向國民政府倡議設立國史館,引發人們對古代史館修史的注意,金毓黻、傅振倫、趙岡、朱希祖、柳詒徵等人都撰寫過探討古代史館的文章,對古代史館進行了初步研究。一個就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這一時期的研究有這么幾個特點:一是成果多,涉及面廣,從北齊到清代的各代史館的狀況幾乎都納入到人們的研究視野。二是研究更加深入,釐清了不少人們在史館修史方面的模糊認識。三是海峽兩岸學者齊頭並進,在史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就。

一、總論

中國是重視歷史的國家,也是保留歷史資料最完善的國家。史館在這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從總體上對中國古代史館修史進行梳理,評其利弊得失,就成了人們關注的問題。傅振倫《中國歷代修史制度考》(《說文月刊》第4卷合刊本,1944年5月)利用正史資料考察了中國古代官修史書制度的狀況,是第一篇系統論述中國古代史館修史的文章。劉節在所著《中國史學史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中較為系統地考察了自殷商至清代史官制度、史館制度及官修史書的情況,並對其中的利弊得失進行了評價。朱桂昌《歷代史官與修史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5年第3期)概括地論述了古代史官的起源和職責、從漢至唐私家修史與修史機構的發展、唐代的史館和官修史書、明清時期的翰林院和史書之編纂等情況。倪道善《古代史館述評》(《歷史教學》1988年第8期)介紹了古代史館的設立、沿革及其職掌,指出史館的職掌有兩個方面,一為修前朝史,一為修當代史。史館雖然有劉知幾所說的種種弊端,但仍有其積極作用,一是可以集中人力、財力和豐富的史料,為修史提供優越的條件,二是開館修史,能集眾家之長,三是有助於糾正前朝史籍中的隱諱不實之詞等。歷代統治者重視史館修史,一是通過修史借鑒前朝經驗,二是證明新王朝的合法地位,三是籠絡士人、點綴昇平,四是壟斷修史、控制褒貶大權。商慧明《史館制度初探》(《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90年第2期)指出,巨細無遺地徵集資料、壟斷正史與國史的修撰、規范統一的編纂體裁、完善的官家修史體制,是史館修史的特點。史館之所以長期維持不斷,是因為統治者和史官都有著異乎尋常的政治熱情,試圖通過修史來完善天朝大國的形象、提高傳統的地位、強化史學政治化。史館完成了許多私人史家不可能完成的宏大修史任務,但同時也因循守舊、扼殺才智,史館既是中國史學的驕傲,又是中國史學的悲哀。他在《古代中國官修史書的流弊》(《探索與爭鳴》1995年第9期)中還指出宰相監修國史和一切唯上的修史規矩使官修史書流弊重重,集天下之人才,將一個原本豐富多彩的史學天地拖入一種思想、一種筆法、一種模式的沼澤之中,用一種思維規范統領眾多史官,是史館修史的最大流弊。陳其泰《設館修史與中華文化的傳承》(《清史研究》2003年第1期)從設館修史的肇始、史館在北朝的出現及修史成就、唐初史館制度的確立及其對中華文明的意義三個方面充分肯定了史館的意義,特別強調史館修史在各民族走向統一中所具有的凝聚力量。可以看到,人們對史館修史已經有了一分為二的看法,既肯定史館在修史中的作用,又指出其流弊。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史官與史館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史官制度向史館制度過渡的時期,其間轉換,極為復雜。雷家驥在《四至七世紀「以史制君」觀念對官修制度的影響》(《中西史學史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市久洋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以「以史制君」觀念為線索,分析了南朝、五胡、北魏以及六世紀北朝時期「以史制君」觀念隨著史館萌芽而削弱的情況。另外,雷家驥所著《中古史學觀念史》(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出版)一書對魏晉南北朝時期官修史書的制度與風氣進行了全面分析。該書沒有孤立的論述史館,而是將史館放到南北朝政治形勢和歷史觀念中進行論述,得出許多富有啟發的論斷。牛潤珍《北齊史館考辨》(《南開學報》1995年第4期)則對北齊史館的稱謂區別、建置時間、館址方位以及組織機構、工作條件和史官生活待遇等進行了爬梳整理,指出北齊史館建置時間在天寶2年或3年,館址在東山宮,由監修大臣、著作郎、著作佐郎、修史臣、校書郎、令史等組成,北齊史官品第、俸祿很低。並認為北齊史館是獨立修史機構。岳純之則認為北齊史館不是獨立修史機構(《唐代官方史學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牛潤珍還出版了《漢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一書,該書闡幽發微、爬梳剔抉,從零碎分散的資料中梳理出自漢至唐初史官制度的發展演變,進行了系統研究,指出兩漢至唐初,史官制度凡兩大變,一變為兩漢,二變為唐初,著作官修史制度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最終被唐代史館修史制度替代。其中的很多結論,值得注意。另外,胡寶國著《漢唐間史學的發展》(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也涉及到南北朝官修史書的情況。

三、唐代史館

唐代是史館修史制度正式確立的時期。貞觀三年,唐太宗將史館從秘書省中分離出來,置於禁中,使其取代著作局的修史之職,成為獨立修史機構。自此以後,盡管官方修史制度不斷有這樣那樣的變化,但唐代史館的影響一直存在。由於唐代史館的這一特殊地位,對它的研究,自然就成了一個熱點,研究成果甚豐,取得的成就很大,認識最為深入。
金毓黻《唐宋時代修史制度考》(《說文月刊》第3卷第8期,1942年9月)利用《新、舊唐書》、《宋史》等資料,從史館與史官之制度、史料之種類及其徵集方法兩個方面對唐宋時期史館修史的情況進行了專題考索。指出唐代史館制度分為兩期,自貞觀至天寶,為第一期,以宰相監修,其下為執筆修史之士,概稱史官,例以他官兼典。第二期亦以宰相監修,但加史官修撰直館之稱。史館主要修撰前代史、本朝實錄、本朝正史。資料主要來自起居注、時政記、各官署錄報之材料。另外,金毓黻還在所著《中國史學史》(該書1944年、1957年兩次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後又有多種版本)中專辟「唐宋以來設館修史之始末」一章,對唐宋設館修史的狀況及官修史書的成就進行了評述。趙岡《唐代史館考》(《文化先鋒》第8卷第10期,1948年5月)則深入考察了唐代設館修史的狀況,並糾正了《唐會要》所記唐初史館確立年代為「貞觀二十三年」的錯誤,指出正確的年代應該是貞觀三年。趙俊《唐代修史機構辨》(《求索》1984年第6期)通過考證,指出以往治史學史者大都認為唐前五代史(梁、陳、齊、周、隋)為史館所修,是錯誤的。唐前五代史為秘書內省所修,史館的任務是修撰國史。史館和秘書內省這兩種修史機構的區別在於:前者為常設機構,修撰本朝史,地點在門下省;後者為臨時機構,修撰前代史,地點在中書省。二者有共同之點,都是官方修史,都有宰相監修,又都始於貞觀三年,因而容易被混為一談。糾正了人們在這個問題上的模糊認識。商慧明《唐初史館略論》(《人文雜志》1985年第1期)、《中唐史館探微》(《人文雜志》1986年第3期)兩文對唐代史館進行分析,前文考察了唐初史館的編撰指導思想,認為預於中興,通乎創業,以儒術為綱紀,著意提高李氏集團的祖望,為當朝皇帝樹碑立傳是其指導思想。後文則指出中唐史館在修史內容上更注重國史和典制史書的修撰,實行了「外修內審」制度,體例、正統、編次等問題受到重視。這種變化,說明史館非僵死不化之機構。王林善《唐代的史館修史制度》(《山西大學學報》1986年第3期)對唐代史館的史官隊伍、史館的組織、史館制度的優劣進行了分析。認為唐代史官隊伍素質極佳,唐代史館按照宰相監修、修撰官由他官兼任的原則進行組織,其人員配置由監修、修撰人員以及典書手、楷書手、亭長、掌故、裝潢直、熟紙匠等各種輔助人員組成。史館修史具有私人修史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條件,即使存在一定局限,仍不失為編修國史的一種較好的方式。房鑫亮《唐代史館建置與館內外修史實況的考察》(《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88年第6期)對唐代館修史書和館外修史進行了考察,指出唐代史館修史可分三個階段,太宗時成就最巨;高宗至宣宗,稍可稱許;懿宗以後,無甚成就。館外修史可分兩類:一為私修,一為經「制許」而修。著重分析了二者的相互作用和影響,並認為史館修史的功績不能一筆抹煞。岳純之在《唐代史館略說》(《歷史教學》2002年第5期)、《論唐代史館的人員設置和史料來源》(《煙台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兩文中對唐代史館的淵源與創設、撰述活動、基本制度、人員設置、史料來源進行了系統研究。考察問題更加細密,如對史館的史料來源,一般認為有起居注、時政記和諸司報送三方面,但作者指出還有史官自行採集和館外人員自行提供兩項。岳純之還出版了《唐代官方史學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一書,其中對唐代史館及實錄的修纂進行了更為詳細的分析。另外,朱清如《論唐初史館》(《湘潭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劉蓉、高錦花《唐代史館制度略論》(《延安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也對唐代史館修史的情況進行了研究。
在大陸學者對唐代史館進行深入研究的同時,台灣學者的研究也特別引人矚目,取得了很大成就。張榮芳所著《唐代的史館與史官》(台北市私立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84年出版)一書,是一部深入探討唐代史館的力作,該書將史館與史官置於唐代官僚體制、社會架構之中進行研究,從史官與史館的淵源及其成立背景、史館組織、官僚體系中的史官、史官的社會階層幾個方面入手,對唐代史館與史官進行了多學科的探討。作者從統一帝國的需要和史學本身的發展兩個方面分析史館成立的原因,對唐代史館的創立及其演變、史館的地理位置、史館的史料徵集工作進行了細致分析,尤其對無人注意的史館的庶務組織進行了研究。在對史館中的史官進行探討時,分析了史官的社會階層、入仕途徑、籍貫、家族及交遊,該書沒有停留在制度史、史學史的層面上,而是做綜合考察,研究方法值得借鑒。該書還列出唐代史館史官表、宰相監修國史組織表、起居郎、舍人遷入官表、區域表、家族表等33個表,功力甚巨,極便省覽。邱添生《唐代設館修史制度探微》(《唐代研究論集》(第二輯),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92年出版)詳盡分析唐代史館出現的時代背景、史館制度的形成與修史成果、史館的利弊得失等。指出史館形成的時代背景有四條:一是秘藏典籍私家難以周覽,二是繁富史料私家難以綜理,三為私家修史易惹禍端,四為明令禁絕私修國史。其修史成果有唐代自高宗至武宗諸帝實錄、前朝正史、多部典禮之書和方誌。唐代史館屬於朝廷整體政權系統中的一個專設機構,資料收集完備,人力物力充足,但史家的獨創性不易發揮,失卻了司馬遷「成一家之言」的史家理想。雷家驥《唐前期國史官修體制的演變》(《唐代研究論集》(第二輯),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92年出版)著重分析了國史修撰由壟斷化至禁密化的過程,研究了禁密化下的貞觀修注制度、精神與功能,探討了館院制度的破壞及其意義,考察了武後時代的官修情況與館院學派的史學復辟。指出從東漢班固被告私作國史,到王劭被告私撰北齊史,到隋文帝禁止私修國史,再到唐初設館修史,國史修撰逐步被壟斷。在國史禁密之下,善惡必書的修史制度因帝王干預、史臣取媚而不斷破壞。武則天時期,史館制度屢遭專制政權沖擊,遂引起劉知幾等人的嚴厲批評,在史學史上意義重大。該文從社會、學術幾個方面對史館制度進行考察,值得我們注意。

四、宋、遼、金、元史館

史館制度在唐代確立後,到宋代有了更大的發展,重要表現就是史館規模擴大。在中國歷史上,宋代的修史機構可以說是最多的,有史館、編修院、國史院、實錄院、日歷所、起居院、會要所、玉牒所、聖政所、時政記房等多種修史機構,史官地位也較尊崇。百餘年來,對宋代官方修史制度的研究,成績可喜。
許沛藻《宋代修史制度及其對史學的影響》(《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89年第1期)對宋代統治者重視修史、讀史,宋代的修史制度、機構以及修撰當代史風氣盛行的原因作了詳盡的闡述。指出宋承唐制,逐漸形成了以史館為基礎,起居院、兩時政記房、玉牒所、日歷所為常設分支機構和各種修書局為編撰機構的修史體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修史程序,建立了嚴密的收集、報送史料、檔案的制度;皇帝干預修史趨於制度化。統治者對修史的重視,促進了士大夫階層對歷史,尤其對當代史的研究興趣;官修史書大量流入民間,為私家著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條件。張新民《〈通鑒〉編修與史館制度》(《貴州大學學報》1988年第1期)分析了司馬光以史館修史的方式組織《通鑒》編修,妙選人才,明確分工,統一方法,限定日程,廣泛取材,主修裁斷,既避免了官修史書的弊端,又樹立了集體編書的良好楷模。宋立民《宋代史館沿革考》(《社會科學戰線》1994年第1期)對變化復雜的宋代史館的興廢演變進行專門考察,指出宋代史館的發展分北宋、南宋兩個階段,北宋時,太祖朝為因襲時期,史館主要擔負修史和藏書;太宗朝為創新時期,三館重建、官制更新、制度創新、不再儲藏禁書、增加育人職能;真宗朝為史館發展時期,史館制度趨於穩定;仁宗朝為衰變時期,編修院奪去史館修史之職;神宗時期,史館名存實亡。南宋史館變革更為復雜,大體經歷了重建、改並、發展和消亡四個時期。
在宋代修史制度的研究方面,蔡崇榜的《宋代修史制度研究》(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1年出版)和宋立民的《宋代史官制度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兩書值得注意。蔡書是第一部系統研究宋代修史制度的著作,該書對起居注、時政記、日歷、史館與史院制度、歷朝實錄、歷朝國史、歷朝會要以及其它史書的修纂進行了深入研究,考察了起居院、時政記房、日歷所、史館、國史院、會要所等修史機構,分析了各館院史料匯集、編修體式等問題,尤其是對歷朝實錄、國史、會要的修撰情況,進行了詳細探討,價值很大。該書指出宋代修史制度的特點和弊端是:當代史的修撰受到特別重視,而以南宋詳北宋略;史無專官;皇帝干預修;史官諱避與回護等。宋書則直接對宋代史館、編修院、起居院、二府修時政記、日歷所、修實錄院、修國史院、會要所、玉牒所以及其它史局進行了詳細研究,重在分析史館的機構設置、管理制度、史官遷轉等問題,指出宋代史官制度的特徵是:宰執監修,以提大綱;皇帝自閱本朝史;宋修本朝史多不在外設局;史官多優遷、多兼職、多遷徙不常、多由科舉入仕、待遇優厚等等。對一些問題的研究有發覆正誤之功。
遼、金、元都是以少數民族立國的王朝,在史館制度上既借鑒漢族修史的經驗,又有自身的特點。對它們進行研究,對於我們認識民族史學的特徵,大有裨益。朱子方《遼朝史官考》(《史學史研究》1990年第4期)對以前不甚明了的遼代記注官、修史官進行了考察,指出遼代改史館為國史院,以宰相監領史館,史官雖常設,但無常員,多以他官兼任等。何宛英《金代修史制度與史官特點》(《史學史研究》1996年第3期)指出金代的修史機構有國史院、記注院、著作局,記注院的職責主要有朝參日隨朝記錄朝議,記錄皇帝與宰臣議事,隨侍皇帝左右。國史院為常設機構,其史職設置為監修國史、修國史、同修國史、編修官、檢閱官等,主要職責是修本朝實錄,其史官的特點是,民族史官佔一定比例、以一流人才擔任史官、多以翰林官兼任等。台灣學者王明蓀撰《元代史館與史官》(《第三屆史學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興大學1991年版),闡論了元代起居注和日歷的編纂,翰林國史院的建置與沿革,職掌與品秩等,對元代修史制度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薩兆溈《元代翰林國史院述要》(《北京行政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則分析了元翰林國史院在選拔人才、修纂史書、科考取士、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他還考證出元翰林國史院的位置在高梁河東支的南岸,而不是人們所認為的在高梁河東支的北岸(《元翰林國史院地理方位辨正》,《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第6期)。

五、明、清史館

百餘年來,對明清史館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績。就明代史館來講,研究有所起步。商慧明《明代史館考述》(《江淮論壇》1991年第1期)認為明代史館效法唐宋,明初官家修史機構稱史局,後來由翰林院兼領史職,在史官選任方面注重進士出身,史官要具備政治家的氣度,有「好是正直」的是非觀念,博洽與專精相結合;形成了鑒世為旨、分纂嚴審的修史原則和兼容並蓄的修撰方針。謝貴安《明代史館探微》(《史學史研究》2000年第2期)則對明代史館的基本面貌、管理制度進行了考證和探討,認為明代史館既隸屬於翰林院,又受制於內閣;設置地點不在翰林院中,而在禁中左順門內的內閣及其誥敕房東閣附近;共分十個館,東四館編纂史料,西六館編纂史書;是虛實相兼的修史機構,雖非恆開之館也無固定的官員,但有特定的場館和一定的管理方式。並分析了史館的人事、供給、門衛、考勤、纂修、獎勵等制度。羅仲輝《明初史館和〈元史〉的修纂》(《中國史研究》1992年第1期)考察了明初設館修《元史》的情況,分析了圍繞《元史》修纂所引發的政治斗爭。朱希祖《南明三朝史官及官修史籍考》(《國史館館刊》第1卷第3號,1948年8月)考察了南明三朝的史官建置、修史制度和官修史籍的情況。
相對於明代史館的研究,對清代史館的研究成效較大。首先,對清代史館類型進行了介紹和初步分析。楊玉良《武英殿修書處及內府修書各館》(《清代宮史探微》,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出版)、沈原《清代宮廷的修書機構》(《明清檔案與歷史研究論文選》上,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出版)介紹了清廷的修書各館的類型。前者指出內府修書館大體分為常開、例開、特開三種,常開有國史館、方略館等,例開有實錄館、聖訓館等,特開有會典館、三通館、一統志館等,並分析了武英殿修書處與修書各館的關系;後者則將修書館分為內廷和外朝兩類,內廷常設的修書機構有書房、文館、內三院、內翻書房、南書房、尚書房、方略館、武英殿修書處等,外朝常設的修書機構有起居注館、國史館以及各種臨時書館。秦國經、高換婷《清朝修史與〈清史稿〉編纂研究》(《清史研究》2002年第3期)也將清代修史機構分為常開、例開、特開三類。這里要特別提到喬治忠的研究,他在所著《清朝官方史學研究》(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4年出版)一書的第一章《清朝的修史制度及其特點》中從宏觀上對清朝官方修史活動的組織方式、清朝修史制度的特點進行了分析,考察了內閣、翰林院與修史制度、清朝的各類修史之館、對修史人才的任用、皇帝干預、史料徵用體制、滿人參與修史、督察處分制度等,對前人沒有涉獵的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值得重視。其次,對清代部分史館進行了具體研究。李鵬年《國史館及其檔案》(《故宮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3期)、王鍾翰《清國史館與〈清史列傳〉》(《社會科學輯刊》1982年第3期)、喬治忠《清代國史館考述》(《文史》第39輯)、鄒愛蓮《清代的國史館及其修史制度》(《清史研究》2002年第4期)均對清代國史館進行了研究。李文對國史館的機構職掌、修史內容進行了分析;王文著重考察了國史館的設置年代,指出國史館第一次開館在康熙29年,第二次開館在乾隆30年;喬文系統地考察了國史館的建置沿革、官員組成及內部機構、承辦的纂修任務,分析了總裁和副總裁、提調、總纂和纂修、協修、清文總校、收掌、校對、翻譯、謄錄、供事、筆削員的情況,指出國史館的組織機構和管理方法是各史館的典範,糾正了人們對國史館的一些模糊認識;鄒文則從國史館的機構設置及職掌、修史制度與方法、人員管理制度與方法三個方面探討了國史館的內部情況。王清政《清代實錄館考述》(《江漢論壇》1999年第2期)較為系統地考察了實錄館的設置、人員組成、管理制度。姚繼榮《清代方略館與官修方略》(《山西師大學報》2002年第2期)考察了方略館的設置、清代官修方略的成就及方略的史學價值。夏宏圖《清代方略館設立時間舉證》(《歷史檔案》1997年第2期)認為方略館的設立應在康熙21年。而姚繼榮《清代方略館設置年代記載小議》(《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則認為乾隆14年為方略館正式定址建制之始。陳捷先《清代起居注館建置略考》(《清史雜筆》,台北學海出版社1977年版)對清代起居注館的設立及廢置進行了研究。喬治忠《康熙起居注館和康熙起居注》(《清朝官方史學研究》,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4年出版)對康熙起居注館的設立始末、康熙起居注的特點和史料價值進行了分析。另外,柳詒徴《記光緒會典館之組織》(《學原》第1卷第9期,1947年)對光緒朝會典館的設立、人員、編纂等進行了深入研究,資料豐富,結論可信。

六、幾點認識

從以上綜述我們可以看出,百餘年來關於中國古代史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第一,唐、宋史館的研究比較深入,不僅很多問題得到澄清,而且考察了唐、宋史館與唐、宋政治、學術的關系。第二,微觀考辨值得注意。特別是對部分史館的建置沿革、管理機制的考證,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礎。百餘年來的史館研究也在啟示我們:其一,史館制度的研究涉及到社會史、制度史、史學史等多個學科,因此論究史館不能囿於史學層面,也不能囿於制度層面,要兼顧到各個層面的相互影響,把握其真正的內涵。要注意史館的活潑與彈性,及其因時因人而異的運作與轉變。其二,必須將史館置於整個社會政治、制度、史學以及文獻的架構之中進行整體探討,走出就事論事的窠臼,真正把握史館修史在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探究史館修史下傳統史學的精神本質。其三,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豐富的文獻,放寬史館研究的視野,以史館為紐結,以史館修史和社會政治、史學發展的關系為突破口,進行社會、政治、學術文化、史學、文獻的綜合研究,實屬必要

這是另一個的論文,沒有下下來,網址給你吧!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1066-2007179021.htm
《煙台大學》 2007年 加入收藏 獲取最新 中國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劉元德 【摘要】: 中華民族是歷史意識發達的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史學的傳承和記載。這突出表現在中國古代君主對歷史記載的看重與控制,由此而形成了一套幾乎完全區別於西方的中國古代史學記載方式,即通過國家建立了類似於行政官制的史官制度,從而使得史官在中國古代具有了兩重身份:歷史記載者和行政官員。通過對前代和當朝歷史的記載和評點,史官在中國古代政治發展中扮演著極其獨特的角色。中國古代史官制度有其鮮明的特點:史官機構從一開始的零星散亂到後來的完善嚴謹;其職能從最初的繁雜眾多到最後的專事歷史記載;國家監修、專修歷史逐漸取代了私人修史,等等。史官制度在中國歷史上的演變及其基本特徵的形成過程,體現了專制政治對史學的控制和影響,史權與君權的緊張關系也決定了中國古代史官的特殊性格:「秉筆直書」者令人敬佩,而「曲筆阿時」者亦大有人在。 本文第一部分簡單明了地梳理了中國古代史官制度的歷史沿革脈絡,論述了史官制度產生、發展、完善的過程。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著重論述了中國古代史官制度的特點。第三部分在前兩部分的基礎上,分析並反思了中國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對中國古代歷史、政治制度所產生的影響,試圖發現和探索中國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史官 史館 起居注 著作郎

摘要3-4ABSTRACT4-7第一章 中國古代史官制度沿革概述7-10第二章 中國古代史官制度的特徵10-18第一節 史官建置的散亂無序到完善嚴謹10-11第二節 史官職能的多樣性到專門性11-13第三節 從私人修史到國家監修、專修13-18第三章 對中國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的反思18-27第一節 史官精神:書法無隱,秉筆直書18-21第二節 皇權政治下史官功能的異化:曲筆阿時21-27結語27-28致謝28-29參考文獻29-30附錄一: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論文

Ⅳ 英語四六級考試究竟有哪幾所試點學校

05年12月參加新CET試點院校的名單
2005-10-20 12:05:57

1、使用清華大學出版社軟體參加試點的學校名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武漢大學
大連醫科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東北農業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福州大學 雲南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湖南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湖南師范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吉林大學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暨南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
江南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蘭州大學 東莞理工學院
南京理工大學 桂林醫學院
沈陽建築工程學院 河北師范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湖北工學院
西安郵電學院 湖北經濟學院
西南石油學院 湖南文理學院
燕山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湛江師范學院 黃岡師范學院
浙江工業大學 南華大學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青島建築工程學院
重慶工商大學 遵義師范學院
湖南零陵學院

2、使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軟體參加試點的學校名單

北京大學 湖北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華東政法學院
長安大學 江西師范大學
復旦大學 南京郵電學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 青海民族學院
華東理工大學 山西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山東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上海中醫葯大學
四川大學 紹興文理學院
蘇州大學 天水師范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同濟大學 揚州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上外/高教) 宜春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南開大學(上外/清華)
中國農業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上外/清華)
中山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上外/清華)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 第四軍醫大學(上外/外研)
大連輕工業學院 西南交通大學(上外/外研)
河南財經學院 中南大學(上外/外研)
石油大學(上外/外研)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上外/外研)
西安理工大學(上外/外研)

3、使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軟體參加試點的學校名單

北京林業大學 河北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河北經貿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黑龍江大學
廣西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華僑大學
上海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淮陰師范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 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
天津大學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景德鎮陶瓷學院
鄭州大學 聊城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
安徽工業大學 南通師范學院
安徽師范大學 寧波大學
北華大學 三江學院
大連民族學院 三峽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 山西財經大學
廣西工學院 沈陽葯科大學
廣西師范大學 天津科技大學
貴陽醫學院 西南師范大學
貴州師范大學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外研/上外)

4、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軟體參加試點的學校名單

北京大學(醫學部) 河北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河北理工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華北工學院
大連理工大學 華東交通大學
第一軍醫大學 吉林農業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江西財經大學
東北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東南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上海師范大學
遼寧大學 石河子大學
南昌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
南京大學 浙江財經學院
南京農業大學 浙江萬里學院 (資料來自:http://www.forexam.com/)

Ⅵ 周振鶴的主要作品

《方言與中國文化》(周振鶴、游汝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
《西漢政區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
《體國經野之道》(百家文庫),香港:中華書局,1990年9月。
《中國歷代行政區劃的變遷》(中國文化史知識叢書),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11月;商務印書館,1998年11月。
《中華文化通志·地方行政制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方言與中國文化》(周振鶴、游汝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總論 先秦卷》(周振鶴、李曉傑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體國經野之道》,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3月。
《中國歷代行政區劃的變遷》(中國讀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0年1月。 《周振鶴自選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
《學臘一十九》,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
《長水聲聞》(三十年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 《隨無涯之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年11月。
《逸言殊語》,浙江攝影出版社,1998年6月。
《中人白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
《知者不言》,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年7月。
《逸言殊語》(增訂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
《餘事若覺》,中華書局,2012年3月。 《王士性地理書三種》,周振鶴編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
《聖諭廣訓:集解與研究》,周振鶴撰集、顧美華點校,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3月。
《漢書地理志匯釋》,周振鶴編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明)王士性撰:《五嶽游草·廣志繹》,中華書局,2006年7月。 《中國歷史文化區域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
此外還主編有《上海歷史地圖集》、《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來華基督教傳教士傳記叢書》。 1.漢武帝朝鮮四郡考,歷史地理第四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2.象郡考,中華文史論叢,1984年第3期
3.方言地理與歷史行政地理的關系,復旦學報,1984年第3期(合作)
4.湖南省方言區劃及其歷史地理背景,方言,1985年第4期(合作)
5.秦漢宗教地理略說,中國文化第3輯,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
6.西漢縣城特殊職能探討,歷史地理研究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1981
7.唐代安史之亂與北方人民的南遷,中華文史論叢,1987年2-3期
8.從北到南與自東徂西——中國文化地理差異的考察,復旦學報,1988年第6期
9.中國歷代移民大勢與漢語方言地理關系,國外人文地理,1988第1期
10.秦一代為四十八郡說,歷史地理第8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11.現代漢語方言地理的歷史背景,歷史地理第9輯,1990
12.行政區劃改革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中國民政,1990年第4期
13.方誌所見16-19世紀上海方言,顧頡剛紀念論文集,巴蜀書社,1990
14.新聞史上未被發現與利用的一份重要資料——評介范約翰的《中文報刊目錄》,復旦學報,1992年1期
15.王士性地理學思想及其影響, 地理學報,1992年第1期
16.明代衛所屯田的典型實例,中華文史論從,第51輯,1993
17.一九一三年俄人波列伏依的中文報刊目錄,出版史料,1993年第3期
18.漢郡再考,文史集林,第1輯,上海遠東出版社,1994
19.地戲起源臆測,道儒佛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0.日本外務省對中國近現代報刊的調查資料,復旦學報,1994年第6期
21.假如齊國統一天下,二十一世紀,1995年第2期
22.新舊漢簡所見縣名和里名,歷史地理,第12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3.歷史上行政區劃的等第變遷,中國方域,1995年第2期
24.中央地方關系史的一個側面——中國歷史代地方政府層級變遷的分析,復旦學報,1995年3-4期
25.別琴竹枝詞百首箋釋——洋涇浜英語研究之一,上海文化,1995年第3期
26.從漢代「部」的概今來理解縣鄉亭里制度,歷史研究,1995年第5期
27.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紀念徐繼畲誕辰二百周年,中國研究,1996年第1期
28.客家源流異說,學術月刊,1996年第3期
29.秦漢風俗區劃淺議,歷史地理,第13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0.「存史」應是評判方誌質量的主要標准,上海修志向導,1996年第4期
31. 中國古代劃分行政區劃邊界的兩大原則,中國方域,1996年5-6期
32.十九二十世紀之際中日歐語言接觸研究——以歷史、經濟、封建三譯語為說,傳統與現代化1996年6期
33.中國歷代行政區劃幅員的伸縮變化,中國方域,1997年1-2期
34.日本文化的幸與不幸,復旦學報,1997年第3期
35.從「九州異俗」到「六合同風」——兩漢風俗地理區劃的變遷,中國文化研究,1997年第4期
36. 縣制起源三階段說 ,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7年第3期上,後收入1999年出版的《周振鶴自選集》
37.官紳新一輪契約——論清末的廢科舉興學堂的社會文化背景,復旦學報,1998年第4期
38.同時代的人對容閎的看法,浙江社會科學,1999年第6期
39.晚清上海書院西學與儒學教育的進退,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5期
40.《遐爾貫珍》中的一些過渡性的地理學術語,詞庫建設通訊(香港)第19輯,1999年3月
41.澳門與MACAO得名緣由,辭海新知,第2輯,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6月
42.建構中國歷史政治地理學的設想,歷史地理,15輯,1999年10月
43.家譜與文化地理研究,中國牒譜研究,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9月
44.《六合叢談》綜述,中華文史論叢,第61輯,上海古籍出版社
45.行政區劃史研究的基本概念與學術用語芻議,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
46.早稻田大學所藏《西域水道記》修訂本,中國典籍與文化,2001年第1期
47.行政區劃史研究的重要意義,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
48.歷史學:在人文與科學之間?,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5期
49.《二年律令·秩律》的歷史地理意義,學術月刊,2003年第1期
50.中國洋涇浜英語最早的語詞集,廣東社會科學,2003年第1期
51.從明人文集看晚明旅遊風氣及其與地理學的關系,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52.秦代洞庭、蒼梧兩郡懸想,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
53.持渡書在中日書籍史上的意義——以《戌番外船持渡書大意書》為說,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54.東西徘徊與南北往復——中國歷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周振鶴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
55.「脫亞入歐」的虛與實——對日本前近代社會的斷想,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
56.中國印刷出版史上的近代文獻述略,中國典籍與文化,2011年第2期
57.和刻本漢籍與准漢籍的文化史意義,中國典籍與文化,2012年第1期

Ⅶ 非英語專業,裸考剛好過六級的水平,考MTI的話怎麼著手入門和學習,買些什麼樣的書比較適合定一個什...

要看你要報考的學校的參考書目 考試科目為翻譯碩士英語,英語翻譯基礎和中文網路,當然還有政治。
北京外國語大學 1.《中式英語之鑒》Joan Pinkham 、薑桂華著,2000年,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英漢翻譯簡明教程》 庄繹傳著, 2002年,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3.《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 葉子南著, 2001年,清華大學出版社。
4.《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 羅進德主編,2004年,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5.《非文學翻譯》,李長栓著,2009年9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
6.《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李長栓著,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復旦大學 暫無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初試無參考書,以下為復試參考書目:
1.《實用翻譯教程(修訂版)》,劉季春主編,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年。
2.《英漢翻譯基礎教程》,馮慶華、穆雷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英語口譯教程》,仲偉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4.《商務英語口譯》(第二版),趙軍峰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5. 有關英語八級考試的書籍,以及英美政 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網路知識的書籍。
湖南師范大學 無參考書目,復試科目為:聽力、英語寫作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暫無(可參考廣外)
南京大學
暫無,可用近年來國內出版的英語專業高級閱讀、翻譯、寫作教材,以及任何大學語文
教材。
南開大學
暫無,參考《全日制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研究生入學考試指南》,外研社

上海交通大學 暫無,之前的在職翻譯碩士參考書有:
1.《英漢翻譯基礎》,古今明,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李長拴,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上海外國語大學 暫無
同濟大學
翻譯碩士英語:
暫無參考書,建議考生多閱讀國內外英文報刊雜志,擴大詞彙量,擴寬視野,培養中西文化比較意識。

漢語寫作與網路知識:
不設具體參考書目,希望考生關注時事,加強人文知識的學習和積累。

英語翻譯基礎:
1.《文體與翻譯》,劉宓慶,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7
2.《實用翻譯教程》,馮慶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3.《翻譯基礎》,劉宓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西南大學 1.《實用漢英翻譯教程》,曾誠 編,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英譯漢教程》,連淑能 編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廈門大學 暫無,以下為考研學生網上提供的:
1.《英漢翻譯教程》楊士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2.《英譯漢教程》連淑能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3.《英漢對比研究》,連淑能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年
中南大學
翻譯碩士英語,暫無

英語翻譯基礎:
1.《英漢—漢英應用翻譯教程》,方夢之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葉子南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

漢語寫作與網路知識:
1.《應用文寫作》,王首程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中山大學
翻譯碩士英語:
1.英美概況部分參見《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入門》上、下冊,朱永濤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其它部分不列參考書

漢語寫作與網路知識: 參照教指委公布的考試大綱

Ⅷ 今年上海12月份的四六級考試是機考還是紙考急!!!!!!!!!!

你可以問抄下你學校的輔導員。考試是紙考,報名是網上報名的形式,學校一般都有這個通知的,一般的先通過學校的網站報考。學校網站會統一向上一級報。你的報名費還是通過學校里交的,不需要在網上直接繳費的。要抓緊時間報啊,好像是28號截止。

Ⅸ 歷史學專業碩士有哪些方向分別屬於什麼院系有哪些學校招

歷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無論專碩還是學碩都屬於人文系的『歷史學院』或『歷史文化學專院』、『歷史文化旅遊屬學院』。當然也有個別從屬於文學院的,例如『上海大學』。
主要招生學校有三類:一,985高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等;二、211類院校,華中師范大學、西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上海大學、暨南大學雲南大學等;三、普通省屬重點高校,湖北大學、湖北師范大學、揚州大學、江蘇大學等。除此之外,國家社會科學院和一些省級社科院也需要招收該專業的考生。如果這些都不看,國內的很多普通二本院校也招收研究生專業研究生,例如『贛南師范學院、聊城大學、信陽師范學院、長春師范大學』等。
至於研究方向,學術型的主要有『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史學理論、專門史【民族史、地方史、經濟史等】、世界史等等』。而專業碩士則相對簡單,一般都是學科教學【歷史學】,這一類碩士大都集中在普通二本院校中,以師范類為主!

Ⅹ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技術考研對英語六級有要求嗎

考研與六級是沒有關系的。

閱讀全文

與英語四六級方誌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