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六級 > 英語四六級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英語四六級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發布時間:2021-02-25 23:05:09

『壹』 參加過英語四級考試的學哥學姐請進

首先,要買一本記單詞的書,我認為星火或者王長喜四級背單詞書就可以,單詞回都背好做題會答輕松很多.其次,要買一本閱讀理解的練習冊,我認為上海交大的和王長喜的都行.再次,就是要堅持聽聽力,可以買每期的<瘋狂英語>來聽培養自己的語感或者聽一下<step by step>.最後就要做真題了,每次做題都要像真正考試一樣做,掌握協調好各個項目的做題時間.真題我認為買王長喜的比較好.也許你們已經開始考新體型了沒有那麼多真題,不妨做做預測卷,上海交大的預測卷或者王長喜的都行.其實沒有必要買過多的資料,認真做好一本資料就可以了.各個大學的制度也許不一樣,有的大學是容許大意是考四級的,具體情況你最好問問你所在的學校.四級每年有兩次考試,一般在每年的六月和十二月.其實四級只要你努力是很好過的,希望你能考出好成績^-^

『貳』 樂愛國的專著發表

(1) 《國學與科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5年08月,學術專著
(2) 《儒學與科技文明》,深圳海天出版社,2015年07月,學術專著
(3) 《紫陽學術發微》唐文治 著/樂愛國 點校,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10月,學術專著
(4) 《走進大自然的宋代大儒:朱熹的自然研究》,深圳海天出版社,2014年03月,學術專著
(5) 《為天地立心:張載自然觀》,深圳海天出版社,2013年02月,學術專著
(6) 《中國道教倫理思想史稿》,山東齊魯書社,2010年10月,學術專著
(7) 《朱子格物致知論研究》,湖南嶽麓書社,2010年01月,學術專著
(8) 《朱子學研究叢書(三種)》主編,湖南嶽麓書社,2010年01月,學術專著
(9) 《宋代的儒學與科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06月,學術專著
(10) 《中國傳統文化與科技》,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08月,學術專著
(11) 《誰想成為科學家?》(英)南希·羅斯韋爾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07月,譯著
(12) 《道教生態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04月,學術專著
(13) 《管子的科技思想》,科學出版社,2004年03月,學術專著
(14) 《人性與價值》(美)喬治·桑塔亞那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01月,譯著
(15) 《儒家文化與中國古代科技》,中華書局,2002年12月,學術專著
(16) 《新編中國哲學史》合編,中國書店,2002年06月,教材
(17) 《百萬富翁的智慧》(美)托馬斯·斯坦利著,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2000年09月,譯著
(18) 《笑與滑稽》(法)亨利·柏格森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08月,譯著
(19) 《中國人的性格》(美)亞瑟·史密斯著,北京學苑出版社;香港三聯書店,1998年04月,譯著
(20) 《王廷相評傳》合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02月,學術專著
(21) 《齊國科技史(《齊文化叢書》15)》合著,山東齊魯書社,1997年06月,學術專著
(22) 《偽科學的時髦與荒謬》(美)馬丁·加德納著,上海文化出版社,1993年06月,譯著
(23) 《宗教社會學》(美)托馬斯·奧戴著,寧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11月,譯著
(24) 《女性與上帝——中世紀的婦女》(英)艾琳·鮑爾著,遼寧教育出版社,1989年06月,譯著

『叄』 大學英語四級買什麼書好

買書最好買上海交大的,因為試卷是出自那的,其次就是真題最重要啦
詞彙的還是星火回的好,很多人就說答的.其他的資料就是一定要買本歷年的真題,這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把真題都搞懂了,甚至達到背下來的時候,你的四級就沒問題了.任何考試,真題都是最重要的.它告訴了你考試的方向和難度以及考試的范圍.至於歷年真題買誰出的都一樣.不過千萬不要買王長喜的書,他的書又多又爛.很多都不是他出的,是以他的名義出.這種人很不付責任.其他的嘛就隨便看看了,十本參考書也不如一本歷年真題好!切記切記啊!再和你說一句,新東方的資料還是蠻不錯的.書不必多,但要精!

『肆』 學苑出版社的性質誰知道

他是私營性質的企業單位。
所謂事業單位是相對於企業單位而言的首回先事業單位包括一些答有公務員工作的單位,它們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是一些國家機構的分支. 企業單位就是以盈利為目的公司等以贏利為目的的機構!
很顯然他屬於後者。
國營?私營?
學苑成立之初就不是國家投資創辦的企業。現在也是,所以是私營性質的。

『伍』 如何背英語單詞

主要是記住音標,然後多看些生詞,找它的音標你就會發現,是有很多規律的,比如說一般OO都讀WU的音,U有時候讀優的音有時候讀ā的音

『陸』 拜年文化研究 個人研究過程綜述600字

摘 要: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對中國人意義非淺。過去學術界對春節的關注是將其置於節日民俗(特別是歲時節日)這個大的節日研究背景中,作為歲時節日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來考察的。21世紀初始民俗學、民族學、歷史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等眾多社會學科才注意將春節作為獨立對象來研究。民俗學側重於收集和記錄春節的具體形態,描述和挖掘其文化內涵及原始意義,社會學與人類學則側重在春節的功能上做文章,文學界與歷史學界側重於對春節節日語言及其歷史演變的探究。在研究方法上,多採用田野調查和文獻法相結合的方法,重點在田野考察和對史料、地方誌等文獻資料的研究上。筆者試圖從學術界各學科對歲時節日研究的歷程中去回顧中國春節文化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7/view-4842000.htm
關鍵詞:春節文化;傳統節日;民俗學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01-0120-03
一、20世紀初至80年代以前的研究
中國民俗學產生於上個世紀初「五四」時期,對節日民俗的探索也始於此。從「五四」時期到八十年代以前,學術界主要做的是對節日民俗資料的調查、收集、整理。就相關研究成果來說,不得不提兩本書: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1923)與婁子匡《新年風俗志》(1935)。《中華全國風俗志》是胡樸安在二十年代初編成的一部有廣泛用途的全國風俗網路全書,書中對各地方誌和古今筆記、刊物中所載風俗進行了匯編,其中涉及到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人們過節習俗。就節日民俗總體研究來看,還處於初步探索階段,人們開始嘗試運用新方法、擴大新視角來挖掘節日民俗中的文化內涵,為八十年代以後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二、20世紀80年代的節日及春節文化研究
在「雙百」方針號召下,各種傳統文化藝術重新受到重視。節日文化研究,與其它人文學科的興起一樣,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羅啟榮、陽仁煊,較早關注中國傳統節日的學者,在1983年出版的《中國年節》[1]一書中,將中國傳統民族節日按季節進行分類為「孟春節日」、「仲春節日」、「季春節日」、「孟夏節日」、「仲夏節日」、「季夏節日」、「孟秋節日」、「仲秋節日」、「季秋節日」、「孟冬節日」、「宗教節日」。
韓養民、郭興文1987年共同編寫的《中國古代節日風俗》[2],系統地介紹了除夕、元旦、元宵等傳統節日萌芽、定型、發展的過程及其特點,以及節日相關各種活動、軼聞趣事、故事傳說。書中還提出了不少經得起推敲的創見,如神秘的原始崇拜、鬼神迷信與古代禁忌是節日產生的最早淵源;先秦是節日風俗的起源萌芽階段,漢代是中國節日風俗的定型時期,這一點獲得後來的學者的普遍認同。[3]
陳久金、盧蓮蓉1989年聯合出版了《中國節慶及其起源》[4],是較早介紹中國節日文化的書之一。書分十一章,重點寫了20餘個節日,介紹了這些古代傳統節日活動的內容、發展歷史,重點研究和探討了這些節日的起源。
八十年代是中國節日文化研究的起步階段,從這個時期的研究成果看,有以下特點:第一,政治意味突出,學術意義不明顯。初期的研究,多是政府號召下以普及文化為目的的編寫的一些綜合性知識讀物。第二,以節日民俗的整體研究、漢族節日研究為主,單一節日研究、少數民族節日很少。就春節文化研究而言,專題性研究成果幾乎還沒有。第三,多數均是利用部分文獻記載、或田野調查搜集到的民間傳說故事、匯編而成的青少年讀本,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學術性和研究性不強。
三、20世紀90年代的節日及春節文化研究
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中興起的「文化熱」方興未艾。九十年代的節日文化研究,逐漸回到「學術意義」的位置,研究水平不斷提高,研究重心集中在節日文化的整體研究上,節日文化一般理論研究架構在這個時期建立、成熟起來。
(一)宏觀的一般理論研究
范勇、張建世繼承八十年代末一些學者對於節日文化理論關注的學風,1990年在龍文化大系列叢書《中國年節文化》[5]一書中對節日的類型、起源、變遷、傳播、傳說、內容、社會功能及心理等進行了深刻的理論探討。
宋兆麟、李露露1991年出版了《中國古代節日文化》一書,這部著作主要介紹了包括春節、立春、元宵節的20個古代節日。他們認為節日起源於多種歷史原因;節日的發展經歷分為四個階段:發生期(遠古時期)、發展期(秦漢)、融合期(魏晉南北朝至隋唐)、豐滿期(宋元明清),並具有幾點規律:節日的發展由不定型到定型,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不像政治、經濟、軍事那樣大起大落,而是比較緩慢的、潛移默化的;節日的形成是長期的,在發展中有變異,在傳承中有發展;農業文明的連續性和歷代統治階級的提倡使中國傳統節日具有頑強的生命力。[6]這些頗有見地的觀點,為後來學者們關於「如何確定節日」問題提供了寶貴的參考。[7]
關於節日的特徵與功能,也有很多學者進行研究。楊景震1998年發表論文《中國傳統節日風俗的形成及其特徵》[8],將節日風俗的特徵歸納為八大特徵:禮儀性、理想性、時代性、民族性、傳承性、變異性、群眾性、地方性。關於這一點,一些學者提出了不同看法。朱宜初在《民族節日的基本特徵》一文中認為,節日大約有下面幾個特徵:節日的文娛性(休假性)與勞動性、節日習俗具有最大的復合性、民族節日的簇新性與守舊性、傳統節日的宗教性與新節日的非宗教性、節日的全民性與階級性、節日的獨特性。[9]金毅1992年在其論文《淺析民族節日文化的社會功能》[10]中歸納出民族節日九大功能:民族凝聚功能、人際調節功能、心理制衡功能、生產導向功能、文娛體育功能、教育宣傳功能、文化傳承功能、文化傳播功能、商品紐帶功能,他還分別進行了細致的闡釋。
(二)春節文化研究的狀況
這個時段春節文化研究基本上延續八十年代的研究路術,將春節置於節日總體研究或文化史研究的背景下作為節日文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展開的。 提到方法論,不得不提1998年簡濤用德文寫成《立春風俗考》[11],他運用法國結構主義與英國功能主義理論方法對立春禮俗進行探究,他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優秀範例,而且在方法論上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這個時代對春節文化的研究,除了對春節習俗事象的資料展示外,關於春節起源的研究上三種較流行的代表性觀點已經形成。
1.臘(蠟)祭說
「臘祭」據說原是神農氏時代「索鬼神而祭祀」、「合聚萬物而索事之」的年終祭祀習俗,主要內容是感謝百神上一年的賜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同時伴隨著人們為祈求驅疫禳災而舉行的祭祀活動。范玉梅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說「春節,大抵是從原始公社時代的『臘祭』演變而來的。臘祭期間,人們聚飲會替,歌舞戲耍,盡情歡愉。以後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形成了眾多的春節習俗。」[12]王景琳、徐陶《中國民間信仰風俗辭典》「春節」條:「關於春節的由來,或說源於上古社會的臘祭,臘即歳終祭眾神之名,因而春節乃是由一年農事畢後為報答深的恩賜而來。」[13]段寶林《中國古代的狂歡節——春節、蠟祭與儺》也認可上述源於上古蠟祭的觀點。[14]
2.巫術儀式說
王娟1995年在中國文化講座叢書發表了《中國的春節》,筆者從春節儀式活動內容角度來探,認為「春節應該源於古代的巫術儀式,是古代人原始信仰之一——巫術的具體表現。人們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為、語言和表演等來驅趕或避開邪惡,並得到平安和幸福。隨著社會的發展,春節逐漸失去了其巫術的內涵而演變成一種慶祝活動。」[15]
3.鬼節說
徐華龍1997年在《春節源於鬼節考》[16]一文中說「古時候人們由於科學知識的貧乏和生產力的低下,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差,常為冬天的寒潮所侵擾,又為糧食的匱乏所提心吊膽,早春更是青黃不接、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的時候,老人和兒童首先會因飢餓、寒冷及其他各種惡劣的原因而相繼死去。看到這種情景,人們會恐懼,會以為是鬼神的作祟。」
相對於八十年代的研究而言,九十年代的研究隊伍迅速壯大、研究領域得到擴展,研究方法也相對多樣化。絕大部分論文都是在理論上對節日的起源、分類、特徵、內涵、功能、變遷及其原因探析等方面,論文成果尤為顯著,理論研究相當成熟。但是也造成了一些偏頗,節日文化理論研究充分,對各民族單一節日研究仍然不多,而且多數僅僅流於一般的簡要的介紹,挖掘力度不夠;其次,可以說,這一階段對於春節研究仍尚未得到充分地開展,真正專門研究春節的不多,除個別專題研究外,多數還是僅限於八十年代資料匯編狀態,或者只是隨感式的記述。
三、21世紀以來的節日及春節文化研究
21世紀前十年是一個繼往開來的時代。一些學者以前人研究為基礎,將節日文化理論深入到底,另一類學者則另闢新徑,著力於個案和專題研究。百節之首的春節,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對象,快速進入了學界研究的視野,成為一門顯學。
(一)宏觀的一般理論研究
楊琳2000年出版的《中國傳統節日文化》[17]一書,可以說是這一時期理論研究成果的卓越代表,它「為二十一世紀節日文化研究提供了集大成的研究成果。」
趙東玉論著《中國傳統節慶文化研究》[18]也是比較突出的成果之一。他以獨特的文化史和民俗文化視角相結合,圍繞「闡發傳統節慶文化的類型和特徵」「釐定傳統節慶文化的要素和影響因素」「分析傳統節慶中的男女角色」「探討傳統節慶文化的時代意義」等四個方面展開論題,全書分中華傳統節慶文化概論、文化要素論、文化影響因素論等七章,提出了許多新穎扎實的理論觀點。
劉魁立的《文化內涵——傳統節日的靈魂》[19]一文,指出節日的核心是節日本身所具有的、自傳統以來就已經形成的文化內涵,文化內涵才是節日的靈魂所在,該篇論文對於把握春節習俗的內在本質提供了理論支持。
(二)非物質文化保護語境下的春節文化研究
1.理論上的研究內容多涉及春節起源、文化內涵(文化意義)、社會意義(社會功能)、變遷等方面。
對春節起源問題的探討,基本上被九十年代形成的上述三種說法佔據。需要補充的是,楊琳《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一書中對上述三種說法分別進行了分析論證,認為,由於文獻不足,很難得出一個確切的結論。但是他根據前人的研究和現有文獻,做出了推斷,「我國早在夏代之前已有『年』的時間概念是不成問題的,有年自然就有過年的習俗,所以春節可以說是一個極其古老的節日。」[20]陳連山基本贊同楊琳的觀點。[21]
而關於春節民俗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對春節內涵和原始意義的研究上。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闡釋出不同的內涵與意義。
陳連山2004年發表《春節民俗的社會功能、文化意義與當前文化政策》一文,文中對春節習俗的社會功能和文化象徵意義進行了總結分析,認為春節作為最普遍的超越政治、超越階級、甚至超越國界的民俗節日,可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全民族的認同感。而且,春節是一筆現成的文化則一富,利用它可以更加順利地進入大眾生活,有利於建設新的全民族各階層共同享有的節日文化。[22]
吳正彪運用文化人類學的獨特視角解讀春節習俗的文化內涵,2005年他在《春節習俗的文化人類學解析》中,提出自己看法「春節習俗與其說是一種文化行為,不如說更是一種文化需要。」因此,「春節作為一種文化,對中華民族而言就有獨特性和充分的價值。」[23]
蕭放的《文化遺產與文化資源——現代語境下的春節習俗意義》 「以春節為例,分析現代語境下的春節的文化遺產與文化資源價值。」認為「春節在長期的歷史傳承中已經內化民族的心結,我們享受春節,就是集中體驗、傳承我們的歷史文化傳統。這種以節日為載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是一筆豐厚的文化財富。我們應積極開掘春節的文化資源價值,對這一特殊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將有助於民族文化的保持與和諧社會的建設。」[24] 除了上述學者以外,李俊群在其文《論春節的傳統意義》中提出「傳統春節的核心意義正在於它是維系傳統宗法血緣共同體和熟人社會得以和諧運轉的一種節日儀式,它為具有強烈的宗法觀念和情感的人們提供了一種親情交流的契機和紐帶。」[25]劉守華《春節的文化精神》[26]中則用《周易》的一句哲言來概括春節的文化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朱華穎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過年是中國人的一種文化身份」。[27]還有,黃濤等學者也對春節的文化內涵、社會功能進行過研究。
有些學者還對春節的變遷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巫肇勝在《文化社會學視野下中國春節習俗與文化變遷》[28]一文中首先解析了春節習俗的起源、主要特徵,探討了春節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功能,還對春節衰變的具體原因進行了考察,總結出:經濟發展是文化變遷的根本動力,城市文化的傳播影響傳統文化的變革,全球化及西方文化的傳入沖擊傳統文化的變革,傳統文化自身特點影響。而覃祥菊《春節習俗的城市變遷及其文化內涵》[29]從政府行為的引導、新型習俗產生、拜年方式多樣化、旅遊等城市新潮過節方式涌現等因素探索春節習俗在城市的變遷原因。李松潔[30]則運用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以20世紀30年代以來黑龍江地區為個案研究了春節習俗變遷。
2.回顧二十一世紀以來,節日民俗研究的整體面貌,給人們印象最深的不只是理論探索上的收獲所得,更突出的乃是這近十年間出現了一大批具有開創性意義、以單一節日研究為對象的研究成果。
21世紀以來,節日民俗文化研究從一個量的積累達到了一個質的突破,相對於20世紀的研究而言,這個時期理論研究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個案專題研究等新的研究領域正在拓展,局面一片大好。在非質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下,學者們逐漸轉換了研究視角,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對節日民俗,特別是單一傳統節日進行重新認識、重新研究,成果卓著,這在學術史上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形成了二十一世紀頭十年節日民俗研究的研究趨向。春節文化研究在這個驅動力作用下蓬勃發展。
注 釋:
[1]羅啟榮,歐仁煊.中國年節[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83.1986年再版時,更名為《中國傳統節日》。
[2]韓養民,郭興文.中國古代節日風俗[M].西安:陝西人民出版,1987.
[3]高丙中.文化自覺與民族國家的時間管理——中國節假日制度的現代問題及其解決之道[A]. 中國民俗學會、北京民俗博物館.節日文化論文集[C].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3.
[4]陳久金,盧蓮蓉.中國節慶及其起源[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9.
[5]范勇,張建世.中國年節文化[M]. 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8.
[6][7]宋兆麟,李露露.中國古代節日文化[M].文物出版社,1991:10,11-13.
[8]楊景震.中國傳統節日風俗的形成及其特徵[J].中華文化論壇,1998(3).
[9]朱宜初.民族節日的基本特徵[J].雲南教育學院學報,1988(3).
[10]金毅.淺析民族節日文化的社會功能[J].黑龍江民族叢刊,1992(4).
[11]簡濤.立春風俗考[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12]范玉梅.中國的民間節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3]王景琳,徐陶.中國民間信仰風俗辭典[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2.
[14]段寶林.中國古代的狂歡節——春節、蠟祭與儺[J].中國文化研究,1996(2).
[15]王娟.中國的春節[A].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中國文化講座叢書第二輯[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168.
[16]徐華龍.春節源於鬼節考[J].浙江學刊,1997(3).
[17][20]楊琳.中國傳統節日文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18]趙東玉.中國傳統節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9]劉魁立.文化內涵——傳統節日的靈魂[J].民間文化論壇,2005(3).
[21]陳連山.春節風俗的歷史淵源、社會功能和文化意義[A]節日文化論文集[C].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23.
[22]陳連山.春節民俗的社會功能、文化意義與當前文化政策[J].民俗文化論壇,2004(5).
[23]吳正彪.春節習俗的文化人類學解析[N].中國民族報.2005-3-4(6).
[24]蕭放.文化遺產與文化資源——現代語境下的春節習俗意義[J].江西社會科學,2006(2).
[25]李俊群.論春節的傳統意義[J].廣西民族研究,2007(1).
[26]劉守華.春節的文化精神[J].文明,2007(2).
[27]朱華穎.港客談春節:過年是中國人的一種文化身份[N].新華每日電訊,2008-2-13(4).
[28]巫肇勝.文化社會學視野下中國春節習俗與文化變遷[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8(8).
[29]覃祥菊.春節習俗的城市變遷及其文化內涵[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8(6).
[30]李松潔.春節習俗變遷的社會學解釋——以20世紀30年代以來黑龍江地區為例[J].中國民族,2008(2).

『柒』 NO BOOK學英語有效嗎

在南hang上面授課,我曾問過我的輔導老師。南英語系的婁成英老師:「您學生時代是怎麼練英語口語的?」
她的回答很簡單一個字:「背!」
北外平台里有一段藤繼萌教授的視頻講座,他的觀點也很鮮明,他說「我認為學好英語的人沒有不過背誦關的」。他還列舉了北外在校生的晨讀園事例和許國璋大師所倡導的背誦理念。
真正背下來了,語感有了,用法正確了。地道的英語吸收了。母語的干擾克服了。但是背誦是辛苦的。我希望同學們在這個論談中多談一談怎樣去背誦,相互交流心得,體會。下面一段是南大的外語學院李寄老師談背------------
記者:李老師,讀了您為本刊寫的專稿《釜底「加」薪,用新理念英語背誦燒開中國英語教育的「溫吞水」》,編輯部同仁都感到這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大家都認同您的理念。可能是篇幅的原因,我們覺得文章中一些論題未能展開,我們准備了幾個問題,藉此機會,向您請教。您在文章中提到中國英語教學水平低下,不僅落後於英、美、澳、新,而且落後於經濟發達程度不及中國的印、巴、菲、馬,請您進一步闡述一下原因以及用背誦扭轉落後局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李老師:說清這個問題,有必要對當今世界上的幾種英語教學模式有所了解。第一種模式是英語作為母語的教學模式,存在於美、英、澳、新、南非等國。這是一種英語自然環境和大中小學英語教育兼具的習得模式。雙重優勢保證了英語教學無與倫比的優勢。讀寫姑且不論,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們,聽說是不成問題的。第二種是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教學模式,在您提到的印、巴、菲、馬等國,大中小學各科教學以英語為媒介,使英語學習有了半習得的性質;另外,英語是這些國家的官方語言,傳媒、工商業等等無不以英語為工作語言,不學好英語在社會上簡直無法生存,學習者的動力是巨大的。這兩個因素造就了這些國家英語教學的相對成功。
記者:那麼,第三模式一定是以英語為外語的教學模式了,例如在中國。
李老師:您說得沒錯。在中國以及在歐洲等國,英語是作為外語來學習的。長期以來,英語在中國被單列為一門自為自足的語言課程,是十幾門課中的一門。在中國,既沒有第一種模式的自然習得環境,也沒有第二種模式的以英語為媒介的學校教育的半自然習得環境,學習英語因而是相當痛苦的。英語教育的低水平是自然而然的事。近十年來全國四處開花的雙語學校,只是把英語教育下延至小學、幼兒園,添加了英語課的門數而已,教學模式上並無本質的改變。說得聳人聽聞一些,在現存的體制上學不好英語是正常的,學好了倒是不正常的。
記者:李老師,看來,您是中國英語教學的悲觀論者。聽了您的分析,我覺得有道理,不禁覺得有些喪氣。
李老師:我其實並不悲觀,只是比一些人更願意直面不容樂觀英語教學的現狀而已。
記者:聽了您以上的分析,我大致可以抓住您的理路,您所以要用背誦燒開中國英語教育的 「溫吞水」。
李老師:正是如此。我認為在現有英語教學體制無法作根本改變的情況下,只有背誦才能接近於第一、第二種英語教學模式的效果。背誦在中國英語教學中有特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句話,背誦是硬道理。在中國要不背上一兩百篇文章,學好英語簡直是天方夜譚。
記者:您在背誦之前加上了限定詞「新理念」,並具體提出了相對於傳統背誦的5點突破之處。溫故而知新,能否請您再談一談傳統背誦的理念和做法。
李老師:自打中國有了英語教學,背誦就是英語教學方式之一。從教學角度來看,教師要求學生背誦的主要是課文,把背誦當作課文學習的輔助手段之一。可是,課文常常存在篇幅較長,文體單一等缺點,合適背誦的文章並不多。背誦的另一個選材是流行的國外教材,如《新概念英語》。這套教材其實並不宜背,第一冊是以聽說為主,不談了。第二、三冊以記敘文為主,文體單一,而記敘文並不是背誦的主要選材方向。第四冊選文又太古舊、太艱深,並不合宜。
記者:據我所知,二十年來,還是出過幾套有較大影響的背誦專書。
李老師:是的,二十年來,有三套有較大影響的背誦文選。第一套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語背誦文選》。主編是陳冠商。這套四冊的《背誦文選》選錄的完全是英語經典文學名著,可以說是編寫體現了傳統英語背誦理念。在八十年代,這套書影響較大,共發行近二十萬冊。在九十年代初,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編輯楊自伍先生編輯了一套由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卷組成的背誦文選系列。編者痛心於應試書籍的泛濫成災,編寫之際是有一種雖不為讀者接受亦無悔的悲壯的。由於陸谷孫、楊治中、侯維瑞等名家的推薦,楊版背誦風行一時。但楊版的突破主要體現在分卷、編輯方式的活潑上,基本理念未見創新,連小學卷都是文學經典。用西餐大菜敗壞讀者的胃口,很快退出了市場,就不難理解了。第三套背誦就當是本人主編的兩套背誦文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的《大學英語背誦文選》(四、六級卷)和學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的《名篇佳作背誦100篇》(四、六級卷)。這兩套背誦文選一反主收名詩名文的傳統思路,收錄的文章以時文打主,強調可誦性、實用性。可以說開了新理念背誦風氣之先,出版後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五、六年間銷售已超過二十萬冊。隨後出版的背誦書籍,如王長喜版的背誦手冊,無不循此例,以時文為主,以名篇為輔。這兩套背誦文選可以說是第二代背誦書籍的代表,如果我們把兩個上海版背誦書籍當作第一代背誦書籍的話。目前,本人已完成了南大版第二版、學苑版第三版的修訂工作。這一次修訂出新之處,一是增加了中國文化內容的英文佳作,二是添加了增加興趣、激發睿思的「導背雋語。」
記者:您認為背誦選文應以鮮活的時文為主,並加添有關中國文化的篇什,確有新意,容易為人接受。但背以致用的理念就不太容易為人接受了。人們一直認為背誦是為了潤物細無聲地潛移默化,「背」以致用,為什麼要致用?又何以致用?
李老師:我一直以為,背而不用,背誦是難以長久的。花工夫,人們是要見效果的。把背與用(在口頭和書面上)結合,人們才能保持背誦的長久興趣。我打個比方,背而不用是吃中葯,是慢補,久而久之才見效。背而立時就用,是打西醫針劑,立馬見效。
記者:背以致用,是否有剽竊之嫌?
李老師:這里我們需要釐清一下 「剽竊」這個概念。剽竊是一個學術術語,剽竊主要指引用一個作者的觀點而不標明出處。而語言是大家共有的財產,比如說某一個詞,某一句話,不能說某個人用過的其他人都不能用。對於語言學習者來說,背以致用,在口語、書面語表述中,我們認為不僅選用背過的詞句是可以的,成段地借用亦無不可——只要你不去一字不易地抄就行。學口語、學寫作本質上就是仿說仿寫的過程。更何況背多了,你必然會「化」用背過的材料。在活背活用之外,我還想提出一句口號:急用先背。意思是說你要作某一方面的英語演講或寫作文章,可搜集幾篇主題相同的文章先背。總結一下,我們的口號是:背以致用,活背活用,急用先背。
記者:李老師,我欣賞您的中國式的幽默。您把上個世紀60年代中葉林彪提倡的學毛選的口號「活用」了一回。看來我們中國英語學習者有時膽子小了些。最後一個問題,在您對背誦的歷史和現狀作了梳理之後,請您對背誦的未來做一點預期性的說明。
李老師:我認為以下幾點值得關注。首先,英語教學界以及主管部門應當充分認識到背誦在英語教育中的主軸地位,認識到背誦在中國英語教學中特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統一的思想才可能有堅定的信念,有有力的舉措。當前,我覺得很有必要對英語背誦進行一場大討論,支持和反對的意見都可以擺出來,真理愈辯愈明嘛!其次,對於工作在英語教學第一線的英語教師而言,他們同樣面臨一個理念改變的問題。背誦本不必是死記硬背的機械式的痛苦學習方式,完全可以轉化為活背活用的靈活的快樂學習方式。當前,有必要鼓勵一線的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實踐新的背誦理念。經過一兩學期的實驗,看看新理念背誦究竟靈不靈,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了沒有,實際運用能力加強了沒有,並把實驗的結果寫成文章,拿出比照數據等「硬貨」,才真正有說服力。再次,在第二代背誦教材的基礎上推出更利於教學的第三代背誦教材。本人近年來一直進行著這方面的思考,已有了較為成熟的構想,並正在進行教材編寫中。我覺得第三代教材廣泛應有以下幾點突破。一、以主題單元代替原有的單篇文章。每冊書可涵羞10—15個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單元(如: 勵志、親情、友誼、科技、娛樂、地理等),每一個單元2-4篇背誦範文。一方面,學生可有選背文章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幾篇同一主題的文章為教師講解範文提供了很大的空間。既利於學也便於教。二、有統系、有計劃地寫作範文點評。在今天的背誦書籍中,在範文或頭或尾附上點評已是標準的做法;這比傳統書籍光禿禿呈現一篇範文的做法無疑是向前跨了一大步。但我細細讀過幾本書後,覺得點評的寫作有極大的隨意性。撰寫者的腦子里沒有一個總體的構想,為了寫作而隨意生扯幾句完事。我認為點評或導背說明的寫作者應有一個總體的考慮。寫出的東西雖然是片斷的,但讀者整本書讀下來腦子里應有一個完整的圖式。例如,在我本人編寫的背誦教材中,我有意識地從謀篇與布局,結構與銜接,用詞與修辭三個角度撰寫。當然,角度不只一個。三、在英漢文本對照的基礎上,製作文本聲像對應的產品。語言首先是聲音,聲音領先永遠是對的,對於中國學生來說,邊背邊模仿——首先是語音、語調,然後是詞、句、段、篇章的結構、內容。以往的背誦教材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大多未配以對應的音像產品。
記者:您對背誦教學及教材的歷史追溯和對未來的展望,使我們對背誦教學的流變發展情況有了清晰的了解,謝謝您為我們及讀者理清了思路。您的新理念英語背誦建構在對歷史和現實的考察之上,令人信服。今天空對空的抽象的英語教學理論的扯談,實打實的過於具體的教學經驗的總結,都令人厭倦。您的理論源於實踐,又有理論升華,再加上對歷史和現實的洞察,對今天英語教學的研究更有方法論的意義。希望以後有機會再向您請教。

『捌』 恩波英語-大學英語六級詞彙巧記活用 這本書哪裡有賣的呀!急!!

當當網有售,且價格不到10元,給你一個鏈接:
http://search.dangdang.com/search.php?catalog=&key=%B4%F3%D1%A7%D3%A2%D3%EF%CB%C4%C1%F9%BC%B6%B4%CA%BB%E3%C7%C9%BC%C7%BB%EE%D3%C3&SearchFromTop=1
但如果是自己背單詞,推薦購買星火詞彙書內。送人的話就買新東容方或者其他牌子的詞彙書,如果你擔心他們詞彙量超過你的話,呵呵。

『玖』 樂愛國的著作

《誰想成為科學家?》,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 《人性與價值》(合譯)內,廣州:廣東人民出容版社,2003年。 《笑與滑稽》,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百萬富翁的智慧》(《誰是下一個百萬富翁?》,合譯),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2000年。 《中國人的性格》(合譯),北京:學苑出版社;香港:三聯書店,1998年。 《睡眠的藝術》,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1年。 《宮廷內幕——馬科斯和伊梅爾達的興衰》(合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1年。 《偽科學的時髦與荒謬》,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 《女性與上帝——中世紀的婦女》,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89年。 《宗教社會學》(合譯),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

閱讀全文

與英語四六級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學苑出版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