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轉型
人類進入數字時代,傳統出版業的內容生產、傳播以及消費方式都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出版行業一直面臨著如何向現代出版轉型的問題。
由於體制、機制約束,相比較傳媒業中的電視、報紙、廣播等,中國出版業轉型速度顯然比較緩慢,大多傳統圖書出版單位至今仍未找到方向和有效的路徑。這些年來,社科文獻出版社不斷地探索、試錯和再推進,來實現傳統出版的數字化轉型。
社科文獻出版社的數字化轉型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第一,實現觀念上的轉變。社科文獻出版社始終恪守自己的角色定位:我們是內容生產商,更是人文社會科學高端內容資源的經營商!
第二,堅持做好各類信息的標准化。信息的標准化是出版數字化的基礎,如果不把這個問題解決好,就無從談起出版的數字化。
第三,形成一套自主的制度設計。社科文獻出版社信息化與數字出版的各項工作是由信息化與數字出版委員會統領。同時,我們建立了內容資源運營中心、信息中心、數字產品營銷中心,每個中心都有和它直接對接的數字模塊,並配有一套完備的制度設計。
第四,建立必要的機制,堅持「小步快跑」原則。在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採取分模塊解決問題的方式。對於合作的技術公司,我們提出整體想法,但分步實施,各個模塊各取所需,最後我們才能順理成章地整合、升級。
第五,重視人才的培養。傳統圖書出版單位必須解決人才的引進、培養、適應、融合、提升和評價的問題。十幾年來,社科文獻出版社在這方面不僅付出了成本、代價,也獲取了成就、經驗,初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專業人才團隊。
社科文獻出版社從1999年成立電子聲像部、建立網站開始,在傳統出版的數字化轉型中不斷探索前進。再經過兩年時間,到2015年社科文獻建社30周年時,我們可以建立起內容資源整合平台、在線編輯平台、完善的ERP流程和客戶關系管理平台(CRM),全面實現數字產品的升級與整合,基本完成向現代出版轉型,成為行業的引領者。
2.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哪個好一些
這兩家都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旗下的出版社。一般情況下來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要好一些。
大多數大學對出版社是分級別區別對待的。通常最好的4個出版社是:人民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作為頂級出版社,這幾個社在評職稱的時候,系數更高一些。一些有出版基金的學校會對這些出版社出書的教師給予傾斜支持政策。原因是這些出版社歷史比較久,稿源眾多,有較嚴格的評審程序,能夠在一定程度保證出版的質量。不像小出版社,給錢就出。
不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最近經營似乎不是特別好,所以出好書的數量似乎也在減少,影響有點下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最近幾年上升勢頭比較猛。著名的皮書系列營銷工作做得很好,社會影響很大。如果是適合進它這個系列的專著,可以舍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而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如果理工類院校或者偏理工科的綜合性院校,也可以首選科學出版社。因為在這些學校,科學社的系數和排名高一些。科學社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影響有限。但近十年來,在考古學、管理學、公共政策方面學術影響上升非常快。原因是這些學科與科學技術領域的交叉、定量化研究傾向的發展。
人民出版社是國家唯一的公益性出版社,也是國家領導人著作的指定出版社,借這兩點,加之它在中國的出版社中排名第一(書號978-1),在這家出版社出書應該很有面子。不過老實說,它的學術書不怎麼成系列。影響力還在於牌子。
商務是老牌子,書出得很少。很多時候基本列選不上。商務的書影響了好幾代人,在這里出版專著是好多人文學者的夢想。歷史、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如果水平夠的話,在這里出,再好不過。
總之,要是考慮評職稱,最好咨詢自己單位的科研處或社科處,如果只是想出名的話,就要看你是什麼學科,還有你自己的偏好和認知了。這幾家都可以考慮。
3.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是全國百佳嗎
社會科學文來獻出版社源成立於1985年,是直屬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學術出版機構。成立以來,特別是1998年實施第二次創業以來,依託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豐厚的學術出版和專家學者兩大資源。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堅持「權威、前沿、原創」的產品定位,走學術產品的系列化、規模化、市場化經營道路,先後策劃出版了著名的圖書品牌和學術品牌「皮書」系列、獲得國家圖書獎和「五個一工程獎」的《世界滄桑150年——<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世界發生的主要變化》、《甲骨學一百年》、《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以及「全球化譯叢」、「經濟研究文庫」、「社會理論譯叢」等一大批既有學術影響又有市場價值的系列圖書,使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日益提高,確立了人文社會科學著作出版的權威地位。
4. 王波的教育科研
講授課程:《美國政治與經濟》、《國際安全與發展》、《國際關系與中國外交》、《大國外交》等全英文或雙語課程。 學術成果:1、《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2012》,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11,副主編;2、《印度的低碳經濟發展》,《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2011》,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3;3、《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2011》,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3,助編;4、《更加重視農村污染控制與生態問題》,中國網,2011.3.5;5、《對十二五期間發展低碳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幾點思考》,中國網,2011. 2. 28;6、《告別坎昆,氣候變化談判任重道遠》,中國網,2010.12. 13;7、《中國如何處理國際氣候援助資金問題》,中國網,2010.12.9;8、《氣候援助資金所面臨的問題》, 中國網,2010.12.9., 2010;9、《<京都議定書>保衛戰之中國應對策略》, 中國網,2010.12.6;10、《<京都議定書>保衛戰之發達國家的立場分析》, 中國網,2010. 12.6;11、《坎昆:中國要在挑戰中前行》中國網,2010.11.29;12、《後哥本哈根時代的中國對策》1/2、《中國能源報》, 2009 .12.29;2010 1.6;13、《中美能源合作應多層次》, 《中國能源報》, 2009.11.16;14、《美國石油政策研究》,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3;
5.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編輯工資
基本工資都不高,一般3400--5000左右。
不過……有很多可以操作的東西,比如發表論文或幫助別人發表論文之類的,都能創收。
6.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招兼職是騙人的
如果真是這個出版社招兼職不會騙人吧。而且您一定要注意是「兼職」不是全職。
7. 白皮書和藍皮書的區別是什麼
白皮書和藍皮書都是重要文件的別稱,但有所區別,具體如下:
1、兩者發布的機構不同。
「皮書」最早源於政府部門對某個專門問題的特定報告。白皮書,是由官方制定發布的闡明及執行的規范報告。藍皮書,是由第三方完成的綜合研究報告。
2、兩者是不同國家的慣用文件。
藍皮書用於官方文件時,主要指英國議會的一種出版物。因封皮是藍色,故名。各國的文件分別有其慣用的顏色,封面用白色的報告文件,被稱為白皮書,如中國、美國;封面用藍色,叫藍皮書,英國慣用藍皮書。
3、兩者的文件內容不同。
白皮書最初是因為書的封皮和正文所用的紙皆為白色而得名。主要是政府就重大問題發布的官方報告。白皮書已經成為國際上公認的正式官方文書。 而藍皮書通常代表學者或研究團隊的學術觀點。
「皮書」的來源:
「皮書」來源於政府部門對某一具體問題的具體報告。通常這種報告是不加裝飾地印刷的。封面也是黑白的,所以稱為「白皮書」。
在不少國家,政府發布報告時使用「白皮書」已基本成為慣例,比如,我國發表的「《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白皮書」、「中國2004年國防白皮書」等。此外,也有一些國家使用「紅皮書」、「藍皮書」、「綠皮書」等形式。「皮書」這種「官方解說」的性質,也使它常常和「權威」相聯系。
「皮書」出自專家學者或科研院校專業人員,發表對現實或未來政治、經濟、社會某一方面理解和認知,其看法和觀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權威性。對「皮書」的顏色並沒有特別的規定,可以沒有任何含義,也可以和書的內容結合起來。
8. 謝壽光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謝壽光 1956年來10月生,福建源武平人,編審。主要學術專長是社會學研究,現從事編輯工作。1982年1月畢業於廈門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1982年2月至1997年8月在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工作,任社長助理。1997年9月至今在本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工作。現任社長兼總編、編審,中國社會學學會秘書長。 圖書編輯代表作主要有:《中國國情叢書--百縣市經濟社會調查》(責任編輯)、《中國大網路全書·社會學》卷(責任編輯)、《中國大網路全書·哲學》卷(責任編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