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哪個好一些
這兩家都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旗下的出版社。一般情況下來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要好一些。
大多數大學對出版社是分級別區別對待的。通常最好的4個出版社是:人民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作為頂級出版社,這幾個社在評職稱的時候,系數更高一些。一些有出版基金的學校會對這些出版社出書的教師給予傾斜支持政策。原因是這些出版社歷史比較久,稿源眾多,有較嚴格的評審程序,能夠在一定程度保證出版的質量。不像小出版社,給錢就出。
不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最近經營似乎不是特別好,所以出好書的數量似乎也在減少,影響有點下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最近幾年上升勢頭比較猛。著名的皮書系列營銷工作做得很好,社會影響很大。如果是適合進它這個系列的專著,可以舍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而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如果理工類院校或者偏理工科的綜合性院校,也可以首選科學出版社。因為在這些學校,科學社的系數和排名高一些。科學社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影響有限。但近十年來,在考古學、管理學、公共政策方面學術影響上升非常快。原因是這些學科與科學技術領域的交叉、定量化研究傾向的發展。
人民出版社是國家唯一的公益性出版社,也是國家領導人著作的指定出版社,借這兩點,加之它在中國的出版社中排名第一(書號978-1),在這家出版社出書應該很有面子。不過老實說,它的學術書不怎麼成系列。影響力還在於牌子。
商務是老牌子,書出得很少。很多時候基本列選不上。商務的書影響了好幾代人,在這里出版專著是好多人文學者的夢想。歷史、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如果水平夠的話,在這里出,再好不過。
總之,要是考慮評職稱,最好咨詢自己單位的科研處或社科處,如果只是想出名的話,就要看你是什麼學科,還有你自己的偏好和認知了。這幾家都可以考慮。
B. 商務出版社和商務印書館有什麼區別
一、歷史復沿革不同制
商務印書館1897年創辦於上海,1954年遷北京。
中國商務出版社社成立於1980年1月,原稱「對外貿易出版社」,1983年4月更名為「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3年9月改為「中國商務出版社」。
二、經營方式不同
商務印書館為公私合營:新中國成立後,商務印書館積極完成公私合營改造,並1954年遷至北京,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開始了新的奮斗歷程。
中國商務出版社為商務部所屬央企:中國商務出版社(原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所屬的中央級出版社。
三、主要業務不同
商務印書館的主要業務有工具書、翻譯作品、學術著作、科技圖書和教育期刊。
中國商務出版社出版發行國內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方面的著作、譯著;國內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方面的文獻、資料、統計、工具書以及有關的普及讀物;商務系統職工政治思想教育、職業道德以及業務培訓方面的教材、商務院校的教材和教材輔導用書。
C. 張仁善的主要作品
《法律社會史的視野》,法律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35.5萬字
社會群體生成社會生活,社會生活引發生活規則,生活規則升華為法律准則;法律准則規范社會生活,維系社會結構,調整社會秩序,引導社會心態。法律與社會群體、社會生活、社會結構、社會心態的關系由此產生。本書系統提出了法律社會史學科的理論體系,從法律社會史的視野,考察了中國歷史上法律精英、司法主體、社會生活、社會結構以及社會心態與法律形成和發展的互動關系,揭示了社會變遷過程中,法律的社會功能以及影響法律功能發揮的因素。作者的不少識見,對認識當下中國法律與社會的關系,預測法律演變的走向,富有啟迪意義。
《禮o法o社會——清代法律轉型與社會變遷》(26.1萬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2002年第二次印刷。本書獲「江蘇省第八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為該年度法學著作中唯一一等獎。)
附:主要書評或介紹:
(1)《一部研究中國法律社會史的新作》,徐永康,《江海學刊》2002年第2期。
(2)《一部中國法律社會史力作》,竇永麗,《法學天地》,2001年第10期。
(3)《中國法律社會史研究新思路》,陳煜,《江蘇公安轉科學報》,2002年第4期。
(4)《開闊的視野 豐富的材料——簡介〈禮o法o社會〉》,竇永麗,《歷史教學》,2001年第12期;《古籍新書目》2001年12月28日。
(5)《2001年清史研究綜述》,林存陽,《中國史研究動態》,2002年第8期。
(6)《南京大學法學院學人新著》,《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秋季號。
《當代中國黑幫》(26.7萬字),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司法腐敗與社會失控:1928—1949》(34.4萬字),社科文獻出版社2004年出版;
《1949中國社會》(35.6萬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光明日報》2005年12月8日第9版「書評」特別推薦書目。
《中國古代民間娛樂》(11.1萬字),北京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1996年出版,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出版。 《歷代兵書精言妙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單獨撰寫4萬字。
《先秦兵書佚文輯解》,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單獨撰寫《〈管子〉通解》部分,5.5萬字。 (1)《清末官僚法律心理的演變與傳統禮法制度的消亡》,張仁善,《史學集刊》2001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法理學o法史學》2001年第4期全文轉載。
(2)《中國法律社會史的理論視野》,張仁善,《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春季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法理學o法史學》2002年第1期全文轉載。
(3)《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司法腐敗的防治機制的功能障礙及負面效應》,張仁善,《江海學刊》2003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法理學o法史學》2003年第12期全文轉載。
(4)《司法行政權的無限擴大與司法權的相對縮小——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司法行政部》,張仁善,《民國檔案》2002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史》2003年第1期全文轉載。
(5)《司法腐敗與社會失控——以南京國民政府後期為個案》,張仁善,《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史》2003年第9期全文轉載。
(6)《建國前後黨和政府妥善解決社會問題的政策措施及經驗啟示》,張仁善,《黨史研究與教學》2001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史》2002年第1期全文轉載。
(7)《國民黨政府〈出版法〉的濫施及其負面效應》,張仁善,《民國檔案》2000年4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1年第2期「重點論著」摘要。
(8)《略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司法經費的策劃管理對司法改革的影響》,張仁善,《法學評論》2003年第5期。
(9)《論中國近代司法文化發展的多層面沖突》,張仁善,《法學家》2005年第2期。
(10)《尚未破解的「禮法之爭」難題》,張仁善,《 政法論壇》2006年第5期。
(11)《傳統中國「法律人」的角色定位及功能分析》,張仁善,《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12)《論傳統中國的「性情司法」及其實際效應》,張仁善,《法學家》2008年第6期。
(13)《尋求法律與社會的平衡——論民國時期親屬法、繼承法對家族制度的變革》,張仁善,《中國法學》2009年第3期。
(14)《半個世紀的「立法秀」——近世中國司法主權的收復與法律創制》,《政法論壇》2009年第2期。
D. 商務出版社和商務印書館有什麼區別
1、性質不同:
商務印書館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現代出版機構。
中國商務出版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所屬的中央級出版社,是集圖書和期刊出版為一體的出版社。
2、影響力不同:
商務印書館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現代出版機構,在近現代中國文化教育出版史上具有深遠的影響。商務印書館的創立,標志著中國現代出版事業的肇始 。
中國商務出版社建社以來,以「立足外經貿,放眼全世界」為辦社宗旨,堅持以「傳播商務知識,促進經貿繁榮」為宗旨,為廣大讀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務。
3、經營性質不同:
商務印書館現隸屬於新組建的中國出版集團,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和出版體制創新的機遇和挑戰。
商務出版社主要業務:
中國商務出版社出版發行國內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方面的著作、譯著;國內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方面的文獻、資料、統計、工具書以及有關的普及讀物;商務系統職工政治思想教育、職業道德以及業務培訓方面的教材、商務院校的教材和教材輔導用書。
商務印書館的主要業務:
1、工具書
商務印書館的工具書涉及漢、英、日、德、法、俄、西班牙、阿拉伯以及非通用語的朝、緬、越、波斯、拉丁、義大利、烏克蘭等眾多語種,形成了目前國內最為完善的多語種工具書體系。1999年,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成立;
2001年,商務印書館計算機語料庫編纂系統啟動;"新華系列語文詞典""牛津英漢雙解學習詞典系列""新時代漢英系列詞典""精選外漢漢外詞典系列"正在成為具有號召力的系列工具書名牌之一。
2、翻譯作品
商務印書館譯作編輯室是一個專門出版翻譯作品的部門,以翻譯出版世界各國學術名著為主,同時全面系統地譯介當代具有定評的各派代表作品,及時反映國外學術界的思想和潮流。編輯室以出版精品圖書主,主要翻譯出版政治、經濟、哲學、歷史、法律和社會學等學科的學術著作。
3、學術著作
商務印書館著作編輯室成立於1998年,以編輯出版國內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為主要業務。出版定位是:堅持正確的出版方向,堅持"學術為本、質量第一"的原則,以出版物的經典性、權威性、文化品格作為追求的境界,以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普及和應用為宗旨。
強調學術創新和文化積累,注重出版物內容的高質量、原創性、開拓性,重點出版具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高水平學術著作和思想性、文化性、知識性強的大眾普及讀物。已出書400餘種。
4、科技圖書
商務印書館科技編輯室是以自然科學和應用技術類圖書為出版對象的編輯室,主要出版國內外地學及相關的資源與環境、城市化與區域發展、旅遊與探險等方面的學術著作和普及讀物,尤其是前沿性的理論著作。
5、教育期刊
商務印書館教育圖書編輯室成立於2002年,旨在傳承"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的一貫思想,為繁榮教育圖書市場做出貢獻。商務印書館有著悠久的出版教育圖書的歷史積淀,同時具有優秀的出版辭書的編校質量。二者的結合,使其教育圖書同樣具備領先優勢。
E.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社會工作碩士考試大綱
一共五個專業,參考書目可以看一下。大綱沒有公布。以下是09年的,你可以參考一下。
組織社會學
①政治②英語③社會理論④社會學研究方法⑤組織社會學
⑤《中國的單位組織--資源, 權力與交換》李路路、李漢林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經濟和社會》(上下卷)韋伯著,林榮遠譯,商務印書館。
農村環境與社會
①政治②英語③社會理論④社會學研究方法⑤農村環境與社會
⑤《國家的視角》斯科特著,社科文獻出版社,2004年;《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埃莉諾•奧斯特羅姆著,上海三聯出版社,2000年。
中國社會分層
①政治②英語③社會理論④社會學研究方法⑤當代中國社會分層
⑤《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陸學藝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年,2002年;《斷裂與碎片——當代中國社會階層分化趨勢的實證分析》李春玲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
家庭社會學
①政治②英語③社會理論④社會學研究方法⑤家庭社會學
⑤《家庭社會學》楊善華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家庭社會學》潘允康著,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0年。
社會心理學
①政治②英語③社會理論④社會學研究方法⑤社會心理學
⑤《社會心理學》David Myers著,張智勇/樂國安/侯玉波譯,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年;《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第三輯)李原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F.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哪個好一些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當代中國出版社、地方誌出版社。
G. 中國的A類出版社有哪些
科學出版社 中國科學院
2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3 機械工業出版社 中國機械工業協會
4 電子工業出版社 信息產業部
5 化學工業出版社 中國化學工業協會
6 石油工業出版社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7 冶金工業出版社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8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中國輕工業協會
9 中國電力出版社 國家電網公司
10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建設部
11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水利部
12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13 中國農業出版社 農業部
14 中國計量出版社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15 中國標准出版社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16 人民郵電出版社 信息產業部
17 人民衛生出版社 衛生部
18 地質出版社 國土資源部
19 海洋出版社 國家海洋局
20 氣象出版社 國家氣象局
21 測繪出版社 國家測繪局
22 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
23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財政部
24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國家審計署
25 中國金融出版社 中國人民銀行
26 經濟科學出版社 財政部
27 法律出版社 司法部
28 人民出版社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
29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
30 商務印書館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
30 中華書局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
32 三聯書店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
33 人民音樂出版社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
34 人民體育出版社 國家體育總局
35 中國美術出版總社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
36 中國攝影出版社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37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國家廣電總局
38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教育部(北外)
39 人民文學出版社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
40 作家出版社 中國作家協會
H.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怎麼樣
一、創建歷史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成立於1985年,是直屬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學術出版機構。成立以來,特別是1998年實施第二次創業以來,依託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豐厚的學術出版和專家學者兩大資源。
二、基本信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堅持「創社科經典,出傳世文獻」的出版理念和「權威、前沿、原創」的產品定位,走學術產品的系列化、規模化、市場化經營道路,先後策劃出版了著名的圖書品牌和學術品牌「皮書」系列、獲得國家圖書獎和「五個一工程獎」的《世界滄桑150年——<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世界發生的主要變化》、《甲骨學一百年》、《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以及「全球化譯叢」、「經濟研究文庫」、「社會理論譯叢」等一大批既有學術影響又有市場價值的系列圖書,使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日益提高,確立了人文社會科學著作出版的權威地位。
三、成績
20年來,特別是自1998年實施第二次創業以來,在中國社科院黨組以及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的領導和支持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銷售收入等主要效益指標取得了年平均增長20%以上的發展速度,已經從最初的只有十幾個員工,幾間辦公室,十幾萬元的注冊資金發展到今天擁有一支以年輕的博士、碩士為主體,以一批從社科院剛退出科研一線的各學科專家為支撐的130多位高素質的編輯、出版和營銷隊伍,構建了一個有很大上升空間的人文社會科學成果推廣平台,總體上已經發展成為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出版機構。
四、未來展望
基於人才的優勢和創新的理念,通過准確的市場定位和科學的發展規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選題策劃、主題出版與主題營銷、品牌推廣、數字出版等方面取得了領先,雖然目前還不能稱為大社、強社,但對專業學術出版的堅持與執著以及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科學的管理方式已經使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具備了現代企業快速發展與大規模成長的條件。在新的發展時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結合社會的需求、自身的條件以及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創業目標,那就是:精心打造人文社會科學成果推廣平台,發展成為一家集圖書、期刊、聲像電子和網路出版物為一體,面向高端讀者和用戶,具備獨特競爭力的人文社會科學內容資源供應商。
I.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是全國百佳嗎
社會科學文來獻出版社源成立於1985年,是直屬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學術出版機構。成立以來,特別是1998年實施第二次創業以來,依託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豐厚的學術出版和專家學者兩大資源。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堅持「權威、前沿、原創」的產品定位,走學術產品的系列化、規模化、市場化經營道路,先後策劃出版了著名的圖書品牌和學術品牌「皮書」系列、獲得國家圖書獎和「五個一工程獎」的《世界滄桑150年——<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世界發生的主要變化》、《甲骨學一百年》、《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以及「全球化譯叢」、「經濟研究文庫」、「社會理論譯叢」等一大批既有學術影響又有市場價值的系列圖書,使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日益提高,確立了人文社會科學著作出版的權威地位。